1669年(康熙八年),人们重修武侯祠时,无意间在一石碑上,发现了署名为“亮”的十二字预言:
“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
由于事关一千多年前的诸葛亮,所以人们立即请来“专家”进行解读,而这个所谓的“专家”,其实就是个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来到武侯祠,一顿装神弄鬼,最后神秘地得出结论:这块石碑上的十二个字,是诸葛亮千年前的预言。并且,算命先生还认真地解读起这十二个字。
算命先生说,水月主,代表着“清”字;庚不大,代表着“康”字;盖十八,代表着“宋”字;龙复卧,意思是孔明在武侯祠重新修好后,就可以重新安眠了。
那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诸葛亮去世前预测到,自己的武侯祠会在清朝康熙年间,被一个姓宋的人重新修缮。
由于那一年,正处于康熙八年,并且主持修缮武侯祠的,恰好是四川按察使宋可发。所以,一时之间,这十二字预言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众人皆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那这十二字预言真是诸葛亮去世前留下的吗?当然不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十二个字就是一个普通的字谜游戏,而编造这个字谜的,正是那位修缮武侯祠的宋可发,他自导自演了这出闹剧。
那宋可发为什么要搞这个东西呢?这我们要从宋可发的经历说起,宋可发出生于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在1649年(顺治六年)考取了进士。
如果从年龄来看,他应该是算大器晚成型的,不过接下来他一路高歌猛进,从福建的知县干起,一直干到山西按察使,随后又在1669年(康熙八年)转任四川按察使。
也就是宋可发来到四川这一年,他发现诸葛亮的武侯祠破旧不堪,而宋可发本人又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于是他就上书朝廷建议重新修缮武侯祠。
一千多年来,诸葛亮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官方的地位都非常高,朝廷接到宋可发的上书后,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安排宋可发负责修缮武侯祠。
要知道宋可发是四川的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公、检、法一把手,主要负责刑事案件,本来这种事情是不需要他的,但朝廷本着谁提出、谁负责的原则,就把这个不大不小的任务交给了他。
接到朝廷的指示后,宋可发就兴奋地干了起来,能为自己的偶像做贡献,作为诸葛亮铁粉的宋可发当然会使出全身的力气。
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宋可发就不满足于仅仅修缮偶像庙宇的行为,因为千百年来,诸葛亮留下了很多神奇的传说,所以他要让偶像更出名,同时他也想往自己脸上贴金,把自己跟偶像扯上关系。
说干就干,宋可发思来想去,就决定找人造假,将绞尽脑汁想出来的那十二个字,刻到了一个石碑上,同时又请高人将那个石碑做旧,最后埋了起来。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家不要以为古人就不造假,其实今天之所以有那么多造假高手,他们的造假手艺,很多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
那我们接着说宋可发,在石碑被埋起来后不久,他就故意让人在那块工地挖掘,不知内情的工人们,很快就在那里挖出了宋可发藏起来的石碑。
这个石碑被挖出后,宋可发就找来了那位算命先生,随后关于石碑的消息就传开了。我们知道古人是非常迷信的,对于石碑上的十二个字,古人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诸葛亮的名声更传奇了。
而跟着诸葛亮火起来的,当然还有宋可发,大家都认为,既然诸葛亮生前留言说,宋可发能帮他修缮武侯祠,那宋可发肯定也不是一般人。
所以,宋可发也一炮走红,走红后,得意洋洋的宋可发,特意写了一篇《重修忠武侯祠碑记》,将这神奇的十二字来源记入其中。
宋可发也凭借着这次事件,彻底吸引了朝廷的目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三年后的康熙十一年,宋可发就从正三品的按察使,升职为从二品的广东布政使。
而宋可发不只是等级上的提升,更关键的是,布政使管的是一省的财政和人事大权,这要比之前的按察使牛多了。
所以说,所谓的这个诸葛亮十二字预言,完全是宋可发为了给偶像诸葛亮提升知名度,同时也给自己脸上贴金,人为鼓捣出来的一场闹剧。
其实,不只是宋可发,历史上有很多人都对诸葛亮的经历,进行了改编和虚构,比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草船借箭”、“借东风”等,完全是人们为了拔高诸葛亮的才华,人为改编虚构的。
所以,才有了后来,鲁迅先生在评价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小伙伴们,你们认同鲁迅先生对诸葛亮的评价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