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9-10 16:51:53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三个基本原则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实际上是课程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过程,是国家的课程理想与学校文化的双向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 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以纲为本的原则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强烈地体现着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提出的国 家标准。 其主要目在于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 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的, 因此国家课程将保证所有学生都享有在一定领域内的学习权利, 都享有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一般来说,国家 课程的标准不宜过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 学生排除在外。这是国家课程最显著的特征。 但是高中阶段,学校不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 任务。这就决定了高中阶段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还要按照国家考试中心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组 织教学,即组织学生参加高考,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 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 的难度。所以高考标准实际上也是社会认可的和强制实施的一种人才标准。 《考试大纲》的标准显然要高于《课程标准》 ,通常是中等偏难, 只能保证部分优秀学生最终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 坚持以纲为本的原则,正是基于两种标准差异性的客观要求。为此,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 系:一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关系;二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与《普通高中课程 标准》的关系;三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关系。

(二)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

国家课程最终需要通过学校及其教师才能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国家的教育理想与目标。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以及同一 学校内部不同教师之间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接受并实施国家课程的时候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因此,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目标。 1、必须与学校文化相融合。一个学校总是沿着特有的文化轨迹向前发展,又朝着更高的文化目标继续追寻。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 所出现的矛盾与冲突,本质上是原有文化意识与新的文化理想目标的冲突。阻碍课程改革的最大因素不是技术而是观念。因此,在实施改 革过程中一定要培育新的文化氛围,同时包容不同的意见。 没有人反对的改革不是改革; 很多人反对的改革是不能实施的改革; 改革的本质是改变自身,是自我革命; 改革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改革的难度在于对改革的再改革。 2、必须体现学科特点。不同学科由于知识体系、思维特点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校本化实施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为校本而校本, 忽视内容而流于形式的做法必须坚持反对。在学校制定的总体原则指导下,各教研组由名师牵头制定学科具体的实施方案,体现原则性与 灵活性的统一。 3、必须明确研究重点,确定合理目标。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任务多、难度大,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集中力量有选择性地 研究,力求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研究的重点包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是如何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在哪些方面给教师 的发挥留有充分的余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难度上的差异点有哪些?如何在贯彻落实《普 通高中课程标准》即学习必修教材的基础上拓宽与加深知识,并准确把握住度等。

(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择题,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无论你积极还是消极,总有一天要出发。消极等待和盲目行动是我们必须反对的两种错误倾向。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