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战勤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战勤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更新时间:2023-06-27 22:16:34

战勤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统筹布点,立体化建强保障力量

为保证新编制落编后,战勤保障队伍不散、职能不变、能力不减,总队立足“服务本域、辐射周边、遂行保障、即调即用”的要求,分层次、分功能、分区域在全省范围内按照“1+4+2+2”模式建设“战勤保障消防站”,即总队依托训保支队建设1个战勤保障消防站,昆明、曲靖、大理、红河支队建设承担应急战勤保障编组(一类)和战勤保障基地职能的4个战勤保障消防站,昭通、普洱支队和玉溪、楚雄支队建立承担应急战勤保障编组(二类)、战勤保障基地和机动保障力量职能的“2+2”个战勤保障消防站,其余支队采取力量合并或单独执勤模式建设战勤保障消防站。所有战勤保障消防站坚持平时保执勤、保训练、保生活,主要履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装备巡检与维修、军需物资配发、社会联勤资源管理、执勤训练等日常服务职责;战时保打赢,主要履行综合协调、财务保障、生活保障、技术保障、运输保障、卫勤保障、联勤保障等服务职责。

明晰层级,实战化建立指挥体系

紧紧扭住“救援队伍在哪里就保障到哪里、指挥部在哪里就保障到哪里”的保障目标,按照“总队战勤保障组组织、辖区首战支队战勤保障消防站为先、应急战勤保障编组为主、增援支队战勤保障消防站共同保障”的保障原则,采取专业自我保障和社会联勤保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完善遂行保障指挥机制和三级应急响应机制。原则上,3个(含)以上中队联合作战、作战时间持续2个小时以上时,应启动战勤保障三级应急响应机制,由支队指挥中心调度,支队战勤保障组到场组织指挥保障工作;本省两个(含)以上支队跨区域作战时,启动战勤保障二级应急响应机制,由前方指挥部提出需求,总队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总队战勤保障组到场组织指挥保障工作;总队参加跨省增援或联合作战时,按照消防救援局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指令,启动战勤保障一级应急响应机制,总队战勤保障组遂行出动并组织指挥保障工作,大力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平战结合”的保障机制。

紧贴实战,效能化建实保障基础

立足各地州灾害特点,结合辖区各类专业救援队人员数量和装备配置,综合考虑消耗性、实用性等因素,分类分级制定各支队战勤保障车辆和应急装备物资配备标准。其中,防护装备以及消耗性救援器材、灭火药剂等储备物资满足本地区同时发生2次较大灾害的储备要求,同时增加营地物资、工矿救援、卫生防疫、维稳处突等应急任务相关物资储备要求。结合战勤保障业务新需求,逐步完善各级战勤保障消防站营房功能模块和训练设施,2022年内全部完成。依托昆明、大理、红河战勤保障编组和基地营房设施,建设3个区域化车辆装备维修站。依托各站现有营房基础设施,运用信息化系统管理开展仓储集成化存储建设,实行分类打包、分类管理,落实模块化快速运装出动要求,确保紧急状态下以最大能力、最短时间、最高标准完成力量调派、远程投送,满足成建制、跨区域和临机遂行出动战勤保障需要。

突出专业,规范化健全制度保障

配套规划文件,制定出台《战勤保障应急装备物资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各级应急装备物资管理职责,详细规范应急装备物资采购、日常管理、调运管理、经费管理等内容。按照“平战结合、突出实战、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要求,规定各级战勤保障单位全年教育训练时间不少于120个训练日,落实总队《消防战勤保障业务训练大纲与考核标准(试行)》的科目训练不低于60个训练日,总队每年、支队每半年组织1次以自我保障为主、连续保障时间72小时以上的全要素区域性和跨区域拉动战勤保障演练,战勤保障消防站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战勤保障演练,准确掌握每个战勤保障消防站跨区域“衣食住行医运”最大保障能力。完善联勤联动机制,建立与民航、铁路、公路、食品、修理、油料、卫生、工程机械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完善与联勤单位常态化训练演练机制。加大专业培训力度,选送优秀人才到车辆维修、工程机械、卫生等培训机构深造学习,将专职队员纳入驾驶培训,选派岗位人员到大型消防车辆装备企业驻点学习深造,取得车辆装备维修资质。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