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精神,一为筚路蓝缕,开拓创新。他所处的黄帝时代,农耕文明渐兴,社会事业发展,仅依结绳刻契记事交流远不能适应需要。相传黄帝曾托梦给仓颉:“人间没有字,万古如夜黑。”身为史官的他不负时代重托,寻幽探秘,上下求索,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造汉字,开启了中华文明新纪元。
仓颉精神,二为集中民智,发扬光大。文字是人类记录语言的符号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在远古岁月中,一代代先民们不仅结绳刻契,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形式。鲁迅曾在《门外文谈》中说:“在社会里,仓颉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诚然,探索文字的不止仓颉一人,但遍访民间、悉心采引、整理提炼、集大成者,却非仓颉莫属。《荀子·解蔽》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不啻仓圣故里渭南白水,在陕西延安、西安、咸阳、宝鸡、商洛及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地,至今还有仓颉造字授字的遗迹,亦足资佐证。
仓颉精神,三为好学善思,孜孜以求。为了创造文字,他不仅苦学遍访,且求教于三老,取法于师卜;在家乡的鸟羽山上察物状形,夜以继日。他对新事物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河出图,洛出书”,他如获至宝,悉心钻研,终成正果。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淮南子·本经》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诞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飞跃,感动得天帝向人间降了一场谷子雨,谷雨节以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