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青铜器制造过程中,楚人不断提高青铜器的水平,制作工艺也日趋精湛。楚人最常使用的青铜器制造工艺有陶范法、失蜡法、铸镶法。 陶范法是一种采用陶土制作铸型(范)制作青铜器的方法。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中出土有两套共26枚编钟,在青铜编钟表面有陶范铸造时的铸缝痕迹。曾侯乙墓出土19口纽钟,同信阳楚墓编钟一样是采用陶范铸成。 失蜡法是熔模铸造青铜器的一种方法。所谓“失蜡”法,是制作一个略小制成品的粘士模型,在它上面涂上一层蜡,在蜡上雕刻花纹后,再加上一层粘士,然后进行整个加热,蜡熔化后留下空隙,然后将青铜注入空隙。在古代希腊、埃及都曾使用这种方法铸造青铜器。在我国失腊法有使用仅见于楚国。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铜禁和曾侯乙墓出士的尊盘,均为失蜡法铸造,它们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采用失蜡法的青铜铸件。经鉴定商周时期1000多件青铜器,可以肯定使用失腊法的铸造的不过10件,均出自楚墓。 铸镶法是将纹饰是通过铸造成型并通过铸造的方法而镶在青铜器的表面。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中出土的铜浴缶,其盖和身均镶有红铜的夔龙纹和云纹,盖上4龙,腹部分两组,共有18条龙。这些红铜纹饰先采用铸造成型,经修整后再与器物本身铸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