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传说中,龙一胎能生九个,即我们常说的龙生九子。
其实“九”并不是具体的数字九,而是古代汉语中表达多的一个数字用法,类似的还有“三”,也可以表示多次。
至于龙的九子具体都有谁,版本众多,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长子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次子睚眦,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心胸狭隘;三子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种名字,方框内的看成一个字,[虫八][虫夏]),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子负屃[6] (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