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伯牙善鼓琴原文和译文

伯牙善鼓琴原文和译文

更新时间:2023-09-22 08:04:12

伯牙善鼓琴原文和译文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扩展资料:

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不管伯牙弹奏甚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绝弦,终生不再弹琴.表明了“士为知己者死”得一种真知己的境界.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