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二泉映月阿炳人物传记

二泉映月阿炳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23-10-06 15:22:46

二泉映月阿炳人物传记

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出生于无锡市,他是私生子,母亲在其四岁时被族人逼迫去世,父亲是一个道士,对道教音乐颇有研究,有“铁手琵琶”之称。

阿炳在八岁时便和父亲居住,二人以师徒关系相处,阿炳向父亲学习琵琶、笛子、二胡等乐器。父亲对他的要求很严,不仅要求他迎风口吹笛子,甚至还叫他在笛子上面挂秤砣用来增强腕力。

阿炳也因为父亲的教导成了一个刻苦有毅力的人,他在练习二胡的时候,血痕与厚茧便与他的手成了“亲密好友”。可以说阿炳的成功,他的严父功不可没。他不仅教给了阿炳知识,更教会他如何做事,让他成为一个有毅力、不屈不挠的人。

阿炳

二、 过人的才华

阿炳颖悟绝伦,具有超于常人的音乐才能,天赋极高,他不但可以弹奏多种乐器,而且技艺高超。他有扎实的音乐素质和极高的音乐修养。

他对中国乐器样样精通,其中以琵琶为最为精通。很多民间艺人与阿炳是师徒关系,阿炳拜他们为师,向他们虚心请教,广泛和深入地学习并钻研当地的民间音乐。因为这些,阿炳有了扎实的音乐欣赏与创作基础。

阿炳在创作

三、对音乐的无限热爱

其中,除了对情感的宣泄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对音乐的热爱。

阿炳从小热爱音乐,热爱创作,对于音乐的学习与研究,他从未丧失过热情,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阿炳确实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但是天赋只是你优于别人的一个方面,要想在各方面脱颖而出,那么你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阿炳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却也是他下足了功夫练出来的结果,他四处拜师学艺,虚心请教,只为能让自己对音乐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有更高的造诣,从某一方面来说,阿炳也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事业。

阿炳即使在卖唱时,他仍然享受着音乐带给他的快乐与自豪,有时候,人们出高价请阿炳拉一曲,阿炳只觉得是遇到了懂他音乐的人,他十分高兴,拉得也很起劲儿,他正享受着这份快乐。

阿炳出门演唱

四、跌宕起伏的人生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二泉映月》旋律凄凉哀怨,充满了悲伤之情,我们听到后只感觉到压抑,仿佛这作曲之人在向我们倾诉着他所经历的什么,我们不一定知道创作者经历了什么,但是我们通过这首曲子可以猜到他定是经历了什么不好的事。

那我们来看看阿炳到底遭遇了什么吧。

阿炳本就生活在乱世,那时家国忧患:国际上,中国饱受帝国主义侵略打压;国内,人民饱受官僚主义剥削,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动荡不安,阿炳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又是底层人民,生活自然安宁不到哪里去。

在他26岁时,父亲不幸离世,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雷尊店大道士,阿炳忽然变得富有起来,他只是一个平凡人,面对诱惑,也迷失了心智,放纵自己,也因为这样,他得了花柳病。有人说他的眼疾是因为鸦片,却也有人说是因为梅毒,到底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

他开始吃喝嫖赌,吸食鸦片,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因为鸦片的影响,他患上了眼疾,并且眼疾随着时间一天天恶化下去,后来,他的一只眼睛失明了,他也因为眼瞎不被人欢迎,不被道观接受,所以,他三十岁左右时,便只能离开道门,流落街头,开始以卖唱为生。

瞎子阿炳

从一个当家道士变成一个街头卖唱,阿炳的人生可以说是从云端跌入了泥潭,其中的失意与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另一只眼睛也瞎了,从此以后,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华彦钧这个名字已经渐渐被世人遗忘。

他自己也叫人们不要叫他原来的名字,因为在他看来,华彦钧这个人已经没有多少人认识了,人们更加熟悉阿炳,他也已经习惯了阿炳的生活,这短短一句话,道出了无尽的辛酸与无奈,想来,“华彦钧”不单单是一个名字,更代表了阿炳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双目失明的阿炳带着墨镜,用一具消瘦如枯槁的身体在无锡的大街小巷,乃至一个个细小的泉眼边上,弹奏着各种乐器,他脸上尽是沧桑,眉间尽是愁苦。

阿炳成为了一个纯粹以卖艺度生的民间艺人。阿炳将弹唱融为一体,他不但弹奏各种乐器,还把每天听到的奇闻异事,通过他的歌喉,用铿锵有力的节奏、合仄压韵的歌词唱出。

《二泉映月》诞生的原因很现实,就是一个流落街头的人为了混一口饭吃创作的,但是它表达的感情很真实,真实到令人动容。乐曲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成功将情与景二者融合为一体。

音乐把我们引入夜深人静泉清月冷的境界。但是我们赏析这首曲子时不应该局限于它所描述的景色,而应该从它表达的意境来上来感受。

《二泉映月》曲调哀怨凄凉,仿佛“杜鹃啼血猿哀鸣”,我们仿佛见到一个历经磨难但是坚毅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诉他不幸的遭遇和坎坷的人生,也听到了他不为命运捉弄而低头的呼喊。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