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越即“东瓯”、东瓯王驺摇。
东瓯王驺摇(约公元前251—前192年),越王勾践后裔。因率众佐汉灭秦、破楚有功,于汉惠帝三年(前192年)被封为东海王,都东瓯,世称东瓯王。
因他精勤图治,对温州早期经济、文化有开发之功,故被尊为东瓯始祖。殁葬瓯浦山侧,后人几度重修其坟墓,并在华盖山西麓立庙祀之。清道光二十四年重修之东瓯王墓,在“文革”期间遭严重破坏,但尚留有《重修东瓯王墓记碑》。 可是其府邸瓯王府的具体遗址仍未被找到。其业绩见《史记。东越列伟》。
东瓯王墓进口处是四柱冲天式石牌坊,称为神道门,神道门是古代墓葬建筑重要标志,神道门后便是一条由花岗岩条石铺设,长87.4米、宽4.5米的神道,神道两侧分别放置五对栩栩如生的石像生,分别是羊、马、虎、武官和文官,最大的石像生是马,高约2米。
专家解释,石像生又称石翁仲,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帝王陵墓前主要供祭仪物之一,东瓯王墓神道两侧放置石像生,也是表明东瓯王驺摇“王”的身份。
神道通向月台,月台占地300平方米,南北两侧分别设有5.29米高的石阙,下设的台基0.42米高。阙是战国到汉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汉以后逐渐消失,古代阙在陵墓中使用也是墓主身份高的体现。这又是表明东瓯王驺摇“王”的身份另一处标志。
月台往上是祭坛,祭坛面积720平方米,祭坛南北两侧设祭亭,两个祭亭将分别展示清代《重修汉东瓯王墓记》石碑与本次修墓的纪念石碑。
从祭坛步上数十阶踏步,便是顶层墓区。墓区面积约425平方米,中央是东瓯王的墓室。新墓室为边长6米的方形覆斗状,顶部铺设草坪。墓穴前地面为优质花岗岩石板地面。
墓室前立整块的花岗岩墓碑,上书“汉东瓯王之墓”,碑前置石祭台。
温州市文保护所副所长黄培量说,东瓯王墓主体部分以汉代墓葬建筑风格为主调,封土也遵循汉代王墓出现的依山为陵形式,这既符合墓主人东瓯王时代的特征,也具有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