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回旋轻捷如鹘的读音

回旋轻捷如鹘的读音

更新时间:2023-06-27 09:11:39

回旋轻捷如鹘的读音

读音:huí xuán qīng jié rú hú

回鹘文,是公元8至15世纪高昌回鹘人转用粟特文创制的一种文字,用以书写回鹘语。回鹘文为全音素文字,有18个辅音字母及5个元音字母。字母在词头、词中、词末会有不同写法。回鹘文由上至下拼写成列,列与列由左至右排。成吉思汗兴起后,曾以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成为回鹘式蒙古文,而满文则借自回鹘式蒙古文字母。

回鹘原称回纥,是中国维吾尔族、裕固族的先祖。回鹘最早可追述到汉朝时的丁零部落,在北魏时是铁勒六部的袁纥部,在隋代又称韦纥,唐代名回纥,至788年正式更名”回鹘“,意为”回旋轻捷如鹘“。其于8世纪中叶在蒙古高原建立政权,与唐朝政府关系密切,骨力裴罗接受册封为怀仁可汗。后摩尼教有中原传入,流行漠北,被回鹘尊为国教。

九世纪中叶,回鹘内乱,加上灾疫不断,国势衰落,在840年被黠戛斯所破,部分回鹘人退到西域的高昌一带建立新国家,史称高昌回鹘。高昌回鹘进入今新疆一带后,在汉人、焉耆人和龟兹人影响下,改游牧而农耕。当时突厥文已不再使用,高昌回鹘转用粟特文,并在粟特文基础上创制了适合于回鹘语的回鹘文。

回鹘文是全音素文字,是在吸收了突厥文和粟特文的字母(两者都源于阿拉米字母)之后创制的。自唐代至明代(8~15世纪)主要流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和中亚楚河流域。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