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缘襟翼通常指无缝道的简单可下偏前缘(Plian Leading-edge Flap)。它增大了机翼的弯度,使前缘吸力增加,从而提高了升力,同时也使失速迎角有所增加。
前缘缝翼大致分为三种:
1.固定式缝翼(Fixed Slot)
2.两位置缝翼(Two-position Slat)
3.三位置缝翼(Three-position Slat)
引入缝道以后,通过缝道的机翼下表面高速气流大大地抑制了缝翼和主翼的边界层分离,提高了失速迎角和最大升力。
比较前缘襟翼和前缘缝翼:
从增升效果来开,二者对升力的提升效果相近,但前者更容易引起边界层分离,导致时速,而缝翼可以显著地提高失速迎角,从而最终可以收获更大的升力。
从阻力方面看,前缘缝翼会带来更大的阻力,而升阻比也逊于前者。
从机构复杂度来看,前缘襟翼只需简单铰链即可,而缝翼则需要设计相应的导轨或者连杆机构等装置,机构重量、复杂度、可维护性以及成本大大增加。
从环境角度看,前缘缝翼凹槽区里的不稳定脉动以及尾缘涡脱离,会产生较大的噪声。而前缘襟翼则安静许多。
空客的A380和A350XWB的前缘增升方案均为在机翼内测采用前缘襟翼,外侧采用前缘缝翼的设计。想必是上述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
==========================================================================
@宋磊 的评论
外侧用缝翼可以起到气动翼刀的作用,推迟后掠翼外翼段的失速。外翼段失速会发生两个问题,第一是所谓掉翼尖现象,另一个是位于外翼的副翼操纵效率下降。这两者都是需要避免的问题。 外侧缝翼的展长需要达到一定值才可达到上述效果,具体可上
http://ntrs.nasa.gov
上查找一篇关于xb-35的风洞实验报告,那个飞机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