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 [lì ji]
一种肠道传染病。按病原体的不同,主要分为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两种。
唐 权德舆 《贾相公陈乞表》:“近染痢疾,绵歷旬时。”《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疟疾才止,又得了秋后痢疾。”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痢疾虽然已好,他的肚子可时时的还疼一阵。”
疟疾拼音:nüè ji;声母是n、j;复韵母是e、i。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由蚊子传播,周期性发作。症状是发冷发热,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有的地区叫冷热病。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