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出现争议后不跟对方计较,直接离开对方。
相关词语:避而远之,唯恐避之不及,避之若浼,迁善远罪,独善其身,避嫌守义
相关事件:
如果是一些生活中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关系。
那么,你惹不起,你也躲不了。
先讲个故事。
C是我的一个朋友,我很早就认识他了。
他除了有的时候会显得很忧郁,和别的同学也没什么不同,他成绩中等,在班级里别人对他也没什么差评,他对每个人比较随和,好像和每个人都打交道打得不错。
C在小学时,尚且不知道惹是什么意思,因为他自己也有点调皮,整天过得很开心。
到了初中,他来到了一个新环境,身边很多人开始大谈社会,今天说A爸爸是混过哪个黑帮的,明天说B有谁谁谁罩着,可C对这些事情却并不感冒,他不知道这些事情的真假,也不想知道。对于这些“社会”事,他内心不屑一顾,表面却什么也没表现出来。
C上高中了,迎来了自己的新后桌Z。Z很会装逼,没有表现得有多社会,却无时无刻透出一股逼味。
一开始C和Z相处得还不错,就像和其他同学相处一样。很快C发现,Z和T有些相似点,自从Z发现C对于玩闹已经失去了兴趣,被打基本不还手之后,他“玩闹”的力气就越用越大,而且很爱在C的背后练习“寸劲”。
C对于这种行为,表现出了自己的抗拒,Z却更加兴致盎然——他喜欢看C“敢怒不敢言”的样子。C愈发反感Z的这种行为,Z却变本加厉,他尤其喜欢看C在上课时怎么被打也不还手的一副假正经样子,所以专挑上课在他背后“鼓捣”。
C和当初一样温和不减,只是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对很多问题都更有自己的看法了。
C和我说,如果他再遇到T或者Z这样的人,他估计他们也不会看上他了,可惜他现在所处的环境里,并没有和他们相似度超过百分之二十的人。
那么从C的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呢。
第一,让你去“惹”的对象,最好不要是个小学/初中/高中生,因为这些学生很多自我意识还没觉醒,三观还没建立,道理讲不通,一根筋得不行,至于物理方法,大家都是文明人(笑)。你“惹”得起,但你最好能躲开就躲开。
第二,惹不起分两种,你真的惹不起和你不想理会这样的人。真的惹不起,要么老老实实当孙子,要么做些努力躲开这样的人。
实际上惹得起但不想理会,就要效仿C的做法了。
C的做法是什么,首先你需要已经成长为一个三观相对健全的人。然后你得有去强迫自己做一些必要事的决心。多余的情感并不需要,只要你按照自己心里的一套行为准则来,那些苍蝇一般的人物自然就离你而去了。他们知道你是一个完整的鸡蛋之后,就不会冒着把自己口器叮断的危险来叮你了。
做思想“顽固”的人,只有别人躲着你,没有你躲着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