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定义
1、知行合一
汉语词汇,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认知实践方面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知”)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所以说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2、言行一致
言行一致,汉语成语,意思是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出自《屈原》。
②区别
知行合一是人与世界的统一。言行一致是人与自己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