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款兵器:刀
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原始人用它切、砍,划、刮,或割兽皮之用。殷商的铜刀就脱胎于原始的石刀,并出现了大型的战刀。刀的最初形态,与钺非常接近。到春秋战国时期,刀的形状发生巨大变化,两汉时,刀逐渐发展为步兵的主战兵器之一,同时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长柄刀。现泛指可用于切、削、割、剁的工具,与匕合称亦为膳食器。
第二款武器:枪
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武术长器械。属于一种长柄的刺击兵器。由古代兵器矛演变而来。到了晚清,长枪趋于简单,偏重扁镞形刃,圆底筒,直到今天武术运动就是使用这种类型。到了21世纪,流行的枪有大枪、花枪、双头枪、短枪、双枪、钩、枪等。枪的用法主要有: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
第三款:剑
是一种兵器。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凶险异常,生而为杀。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代的剑由金属制成,长条形,前端尖,后端安有短柄,两边有刃。现在作为击剑运动用的剑,剑身为细长的钢条,顶端为一小圆球,无刃。
第四款:戟
戟是戈和矛的合体,也就是在戈的头部再装矛尖。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戟的出现在我国推动了战国时期的到来。春秋战国时期多为青铜戟,大量用于车战,为”车战五兵”之一。西汉出现钢铁戟,为汉代步兵和骑兵必备格斗兵器。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入侵,军队中戟逐渐为刀所取代。后世仍作为仪仗器具。
第五款:斧
斧钺通常被联称,二者的形制相似都是用来劈砍的长兵器。区别在于钺是一种大斧,刃部宽阔,呈半月形,更多地用作礼兵器。由于斧和钺演练起来比较笨重,加之很多传统套路已失传濒于失传,故在武林中已很少见。现今在香港流传的套路有山东螳螂派的旋风双斧和开山斧。斧钺还被用作刑具。
第六款:銊
銊銊头较斧大三之一,杆端比斧多一矛头,长约一尺六寸,故銊杆长于斧杆者亦尺六七寸。春秋、战国时,銊出土较多,但已渐失其战器性质,而变为仪仗饰品及明堂礼乐舞蹈之用。这是因为刀剑广泛应用在战场,而使笨重的銊退伍了。
第七款:钩
钩一般指形状弯曲,用于探取、悬挂器物的用品。也是中国武术器械之一,由戈演变而来。武术中所用的钩有单、双钩之分。技法有钩、缕、掏、带、托、压、挑、刨、挂、架等。演练时起伏吞吐如浪式。钩有单钩、双钩、鹿角钩以及挠钩等,是一种多刃的兵器。
第八款:叉
叉是中国武术长器械的一种,顶端有二股叉的为“牛角叉”,早在远古时代就有捕鱼的“飞叉”。在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原始“鱼叉”,尾端带有结节,便于系缚绳索,使用时将叉掷出,然后抓着绳索将叉收回。叉的击法有拦、横、扦、捂、挑、掏、贯、拍等。
第九款:鞭
鞭为一种由金属制的棒型打击武器,有像刀剑一样的握柄,打击部有节状且最前端有尖。在中国被归类为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种冷兵器。中国的“鞭”分为两种,其一为策,用以驱马,驾车,其二为鞭,用以行刑,或当作武器使用。作为武器用的鞭有棱有节,与之相似的锏则无棱无节。
第十款:锏
锏多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利于马战。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技法上,与刀法剑法接近。出于晋唐之间,以铜或铁制成,形似硬鞭,但锏身无节,锏端无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