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求湛山寺介绍

求湛山寺介绍

更新时间:2023-09-16 13:31:27

求湛山寺介绍

创建历史

湛山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历时十余载。创建动议始于1931年,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叶恭绰与中东铁路稽查局局长陈长青及佛学家周叔迦等人来青岛避暑,因觉此地佛寺不兴,而其他宗教盛行,遂商议筹措资金在青岛市内建一佛刹。此项提议得到当时青岛市市长胡若愚的鼎力相助和后任市长沈鸿烈的积极支持。拨出湛山南麓10公顷地为建寺之用,社会各界也资助大量资金。1932年著名高僧谈虚法师应邀前来主持建寺工作,湛山寺第一期工程遂于1932年4月正式开工。同年9月,三圣殿、僧和院墙相继完工,12月8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第二期工程大雄宝殿工程浩大,资金筹措一时陷入困境。当时的青岛佛学会会长、前北洋政府军军长王湘汀居士把自 己的私宅、汽车及全部用品变卖用于捐建大雄宝殿,并采取发行“湛山寺福田券”彩票的形式,获款数万,终于在1938年建成大雄宝殿。第三期工程藏经楼和药师塔由当时的青岛华新纱厂经理周志辅、周志俊两兄弟为其母祝寿捐巨资于1937年动工建成。此后,又继续募集资金,分别于1941年和1944年建成天王殿和山门。至此,在谈虚法师殚精竭虑的操持下,湛山寺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湛山寺历史不长,但在中国的佛教界也久负盛名。这是因为湛山寺建寺之初,为造就弘扬佛法的人才,于1940年建立“青岛湛山佛教学校”,国内高僧多来此讲学。在办学期间,盛传弘一大师来青讲学的软闻。弘一,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艺术家李叔同出家为僧的法号。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是我国研究律学的名僧。

1937年应谈虚法师之请来湛山寺讲学,慕名来访者不绝。当时的沈鸿烈市长慕名访见,被弘一托词拒绝,此后沈鸿烈又设斋宴请,又遭拒绝。弘一法师一心向佛,不趋炎附势、攀高结贵,由此可见一斑。

山门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灰墙灰瓦、红漆门窗的寺院就是湛山寺。湛山寺被太平山和湛山环抱,四时景色不同,尤其夏秋时节最能体味著名诗人郁达夫的“湛山一角夏如秋”诗句的意境。湛山寺前的这个水潭,名“放生池”。现在我们来到了湛山寺的山门前。进寺之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对雕刻精美的高大石狮把持在山门两侧。据说石狮为北魏遗物,原在古城青州,后几经辗转,移至湛山寺门前。大家都知道“深山藏古寺”,寺院;般建在深山,所以第一道门叫“山门”。山门又叫“二门”。佛教认为人有“三 毒”,就是“贪”、“嗔”、“痴”。贪,就是贪心,一个人贪心了就会过分追求物欲,重则做出危害社会的事,轻则失去时间、精力和生活的真正意义;嗅,是指心胸狭窄,愤世嫉俗,因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伤害的还是自己的身体;痴,是指痴迷,不该执著的,却 放不开,就像感情,缘分尽了却还放不下。佛教认为大家过了三门,就会灭掉这三毒,在心里做一个快乐的自由人。所以“三门”又叫“三解脱门”。山门上有“湛山寺”3个大字,两边墙上刻有 “佛日增辉”、“转大法轮”8字,为谈虚法师手书。转大法轮,是指释迎牟尼35岁成道后,讲说佛法,普度众生,直至涅共45年,其讲法犹如车轮辗转不息,犹如印度传说中转轮王驱动“轮宝”能摧毁山岳岩石一样,能破除众生的一切烦恼邪恶,故称之为转法轮。所以,转法轮成为佛经中的专用术语,即指佛祖宣讲佛法,而且佛教的标志也往往以法轮表示。好,下面就让我们抛却一切烦恼忧愁,怀一颗虔诚的心,进入湛山寺,开始我们的快乐之旅吧。

钟鼓楼

湛山寺坐北朝南,共五进院落。寺庙建筑沿袭民族传统形式,黑瓦灰垣,大殿沿中轴线展布,气势恢宏。进入正门,第二进便是单檐歇山顶的天王殿。位于天王殿前东西两侧的分别是钟楼和鼓楼。俗话说,“晨钟暮鼓”。钟鼓是为了给僧人们一种严整的时间观念,提醒他们勤修佛学,不要偷懒。钟楼二层悬挂一口钟,一层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他是中国四大菩萨之一。北宋文学家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多么慷慨激昂,但这位地藏王菩萨比他更加一语惊人,他说:“地狱末空,誓不成佛。”他的修行本来可以成佛的,但他许愿如果没有将那些受苦的人解救出来,决不成佛,所以只有做菩萨了。他的愿望和现代社会需要的奉献精神殊途同归,不谋而合了。

天王殿:弥勒佛一四大天王一韦驮菩萨

进入天王殿,正面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他是佛祖的接班人,现世为菩萨。据佛经说,弥勒还在兜率天,即弥勒净土内院修行,释迎牟尼预言弥勒将在56.7亿年以后降生印度,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得道成佛接班,并分批超度一切众生,故称未来世佛。大家知道佛教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西汉时期从印度传入的。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在民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佛教中的许多人物在传入中国后都相应地汉化了,以适应中国信徒的需求。这也就是所谓的“入乡随俗”吧。所以,许多中国的寺院中供奉的弥勒佛是汉化弥勒,也就是我们老百姓非常熟悉的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这儿的弥勒造像为弥勒的佛造像。把他放在这儿是以“接引佛”的身份在欢迎大家呢。

左右为汉化的四大天王,也是俗称的,他们手持的法器通过谐音和联想分别象征着“风调雨顺”。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锋”和“风”同音,增长的意思是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持剑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手弹琵琶而没有弦,需要调音,谐音“调”的是东方的持国天王,他要用音乐感化众生,皈依佛门。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擎雨伞样的宝幢象征“雨”,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众生财产。而手缠龙蛇的西方广目天王,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他是群龙领袖,使众龙顺从于他。合起来的意思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背靠弥勒佛,手执降魔杆的是护法神将韦驮菩萨。古印度神话说他是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之一,居三十二将之首,起“威镇三洲”的作用。按佛教寺院规矩,韦驮面朝大雄宝殿的释迎牟尼,意为执法护法,驱除邪魔。

大雄宝殿:释迎牟尼一阿难和迦叶一文殊、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湛山寺的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前,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高高矗立在花岗岩石基上。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的主殿,’供奉释迦牟尼。“大雄”是佛祖的别称,表示佛的光明无量。请大家随我进殿参观。现在大家看到正中的这位就是 佛祖释迎牟尼。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净饭王的儿子,名乔答摩·悉达多,与孔子约为同时代的人,即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释迦为种族名,牟尼表示“仁”、“儒”、“忍”、“寂”。释迦牟尼是信徒对他的尊称。据说他虽贵为太子,享受荣华富贵,但却忧国忧民,深感生老病死的痛苦,遂决心出家追求大彻大悟的境界,于29岁出家,经6年苦修,在菩提树下打坐静思,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沉思,一朝顿悟而成佛,并由此创立了佛教。他传教45年,于80岁涅架。目前,佛教已成为 之一,拥有教徒3亿以上,寺庙不计其数,而且在许多国家形成各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教派。仅我国就有10多种。

在释迦牟尼佛的左右分别为阿难和迦叶。释迎牟尼有十大弟子,迦叶和阿难为其中最著名的两位。迦叶又称“摩河迦叶”或“大迦叶”,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就是龟的意思。迦叶年轻时常修头陀行,号称“头陀第一”。所谓“头陀”;就是“抖擞:,意思是去掉烦恼尘垢,经常保持身心清静,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苦行僧。迦叶被中国僧人尊为禅宗初祖。按照禅宗的说法,有一回大梵天王来到灵鹫山,向佛敬献了一枝金菠萝花,并且舍身为座请佛说法。释迎牟尼默然不语,只是拈花微笑。一切弟子和诸天护法都迷惑不解,气氛十分庄严微妙,只有迦叶神会于心,忍不住破颜微笑,于是释迎牟尼就当众宣布“吾有正法眼藏,涅维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与摩诃迦叶。”从此,迦叶就成了释迎牟尼以心印心的传人。迦叶作为佛门长老人物,对于佛教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召集了五百罗汉在王舍城七叶窟作了佛法的第一次结集。阿难又称“阿难陀”,意思是“欢喜”。阿难和佛的关系密切,据说为释迎牟尼的堂弟。在释迎牟尼成道的那一天他降生了,而且一生下来就非常漂亮,有和佛相似的 圆满德相,人见人爱。阿难因此与女人因缘极深,经常受到女性的骚扰。有个摩登伽女与阿难纠缠,苦修魔咒将阿难擒住,欲图非礼,幸得佛陀相救,才得以脱身。佛陀问摩登伽女到底爱阿难什么,摩登伽女颇有现代女性的气魄,说爱阿难的眼,爱阿难的身,爱阿难的嘴,爱阿难的鼻,只要是阿难的就爱。佛陀接着反驳道:鼻中只有鼻涕,耳中只有耳垢,全身上下只不过是血肉涎液组合而成,你为什么要执着不休,坠入恶道受苦呢?摩登伽女慧根开发,当即证成了阿罗汉。我想这个故事也会对我们现代人有许多启发吧。伽叶、阿难都是佛经上常提到的重要弟子,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创立佛教的过程中,他们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他们两位尊者可以被塑为释迦牟尼的左右胁侍,供奉于大雄宝殿之上。

在他们的后面两侧为文殊、普贤菩萨。左胁侍文殊菩萨手持剑,身骑狮子,专司智慧,人称大智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大象,专司理德,人称大行菩萨。他们与释迦牟尼合称为“释家三尊”。大殿的东西两侧为十六罗汉。在佛教中罗汉又称“阿罗汉”,即自觉者,也即已灭尽一切烦恼,应受人供养者。他们永远进入涅架不再生死轮回,并弘扬佛法。打个比方说,罗汉如果相当于本科生的话,菩萨就是研究生,而佛就是教授了。寺院中有的供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也有的供奉五百罗汉。在背面大家看到的是观世音菩萨和他的左右胁侍善财童子和龙女菩萨。观世音也称观自在、光世音,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故又称观音。他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形象。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人称大悲菩萨。在中国观音常以女身像出现。其实现音作为菩萨本无性别,只是在南朝后,为更好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闺房小姐供奉,才产生了女身观音像。

三圣殿:海印遗风一西方三圣一西院一东院]穿过花园般的天井,现在我们进入了第四进院落——三圣殿。三圣殿上的匾额与众不同,上书“海印遗风”,是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家可能要问为何在此不题“三圣殿”而题“海印遗风”呢?这可有一段历史故事(具体故事见峪山太清宫)。这块匾额是为纪念明代憨山大师所题。后来谈虚法师在建寺时,为纪念憨山大师,特题词于此,以示完成了憨山大师的遗愿。

三圣殿供奉的是“西方三圣”。正中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左侧为观世音菩萨,右侧为大势至菩萨,也称“弥陀三尊:。佛教称世界有秽土即凡人所居住的地方和净土即圣人所居佛国之分。每个世界都有一佛二菩萨负责教化。世界十方都有净土,但最著名的净土为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上方弥 勒净土。中国佛教徒大多愿往西方极乐世界。大家可能都听说过 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其实,大势至菩萨在佛教中知名度也是非常高的。据称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趋’)得无上力”,因此称为大势至菩萨。他头顶宝瓶,内存智慧光,让智慧之火普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众生解脱血火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

三圣殿西院是出家人的僧院,东院为菩提院,院内建有居士的念佛堂。第五进院落藏经楼建在寺院的最北端,内藏佛家经典数千卷。现在正在兴建的这座两层古典建筑一层是大斋堂也就是就餐的地方,二层为图书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