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因为孙权势力在江东一带发展,所以当时便有了东吴之说,注意,此时的“吴”泛指会稽、吴郡、秣陵等地区的统称。
不过曹操无论对孙权颁布诏书、敕令、进爵、册封、征讨、联姻,都是以汉献帝名义进行的,因此官方立场上称呼孙权一律为汉室授予的官职,如: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使丞之郡行文书事等。
例如赤壁大战前夕,曹操派人致劝降信给孙权时,仍旧称其为“将军”。
而私下里,曹魏政权则称孙权为:江东黄须儿、东吴黄口小孺,江东孙贼等。
等到赤壁之战之后一年,刘备为示好孙权,上表汉献帝封孙权为车骑将军,领徐州牧(朝廷自然不会同意,但也就是过个场走个形式,同不同意孙权都不会领情)。
后来曹丕篡汉称帝后,为稳固政权安抚孙权,便加封孙权为吴王。
故而有了孙吴之说(此时的“吴”不再指地区古称,而是以国号相称)。
因为是三国鼎立,故而后世史家便称曹魏、孙吴、蜀汉,不过这都是非官方称谓。
等到孙权自进称帝,立国号为“吴”后,史官都是以吴国相称的,孙氏一族的称谓演变史大抵如此,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