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奔马图的表现形式

奔马图的表现形式

更新时间:2023-10-25 05:29:41

奔马图的表现形式

徐悲鸿的马是画,而《铜奔马》是一件青铜奔马的图片。

相对于《铜奔马》,徐悲鸿的马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

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而《铜奔马》中,奔马的一足踩在飞燕的背上,三足腾空,作昂首嘶鸣状,充分表现了一匹速度超过飞燕的骏马,是一件人见人爱的青铜造型艺术品。人们为它起了一个很好的名字—马踏飞燕。

许许多多书籍把它作为插图,并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标志性图案。

扩展资料

徐悲鸿奔马图创作背景

徐悲鸿早期画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

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

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