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史之乱前起,唐代就出现了许多临时派遣某些官员去执行各种使命的现象,称为差遣。
差遣官一般由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可以绕开由吏部或中书门下铨选授职的一套繁琐程序,完成某些紧急复杂的使命,部分克服僵化官僚机构的低效率。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差遣官逐渐由临时性质向固定化转变。
固定的差遣官通常都带使职,称为某某使,如节度使、盐铁使、采访使等,而其原来担任的职事官仅表示该官员受差遣时的身份地位而已。
安史之乱以后,各种使职差遣更得到迅速发展,如观察、黜陟、安抚、转运、盐铁、租庸、度支、营田、庄宅使等,不下数十种,多以宰相和其他高级官员兼领,而原来的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反而被逐渐剥夺,成为“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虞、水不管山川,金、仓不司钱谷,官曹虚设,俸禄枉请”的局面。
使职差遣制的形成,使唐代前期建立的中央行政机构的职权逐渐破坏,产生了新的权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