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天,在大唐国都长安的一条大街上,一匹骏马飒踏而来。马上端坐一位士子打扮的中年人,脸上洋溢着久违的欢笑,口中不住的吟道: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各位看到此诗的时候大约已经知道这位“一日看尽了长安花”的人是谁了。是的,他就是孟郊,中唐时期的大诗人。
此诗描绘的是我们的孟大诗人,在四十六岁那年高中进士及第的事啦。在那时的大唐,进士及第那就是离入朝为官非常的接近啦,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哪个不想。
更要知的是这时我们的孟大诗人已经四十六岁大龄啦,还有就是这已经是大诗人参加的第三次高考啦。
据历史记载,孟郊,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公元751年出生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两试进士不第,其中孟郊在其四十一岁时,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往京应进士试,结果落榜。
在四十六岁时,奉母命第三次应试,才得进士及第。因此这时的心情无论放在谁也都会是高亢的吧。
孟大诗人以为从此可以开始了他的有抱负的人生,生活当别开生面,时过境迁,苦尽甘来,风云际会之时,定可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跃然化作了这首别具一格的诗文了。
诗人为什么在诗的首句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说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呢?这种往日不堪回首的心境对生活中没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各位试想一下,一个自小就身附才名,直到岁至中年才金榜题名,多年的沉闷和郁结之气直到今日方才风吹云散,心中的块垒当是会有说不尽的畅快吧。
对于一个两次落第,时至高龄的才子来讲,这次的及第应该是让他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的。或许是因为前两次的落第让诗人大出意料之外吧,以致这第三次也不敢有过多的奢望了。
到这里我们可能会不禁要问的是,孟东野如此之高才,为何总是落第呢?说来还是性格使然呀。
究其原因是孟东野在文风和思想上都是卫道复古的,与当时的意见领袖,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所倡导的“道”很相近,生活中的准则正好又是韩愈所倡导的“道”的实践。
不仅在生活中惜守古道,而且在创作中亦以宣扬这种“道”为目的。他宣扬仁义道德,歌颂尧舜古风,批判浇薄时风和叛乱犯上,处处显示出一个伟岸君子的姿态,对时俗采取一种不合作态度。
因此他的诗文所表达的主旋律当然就是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了,诗文中时常有揭露、针砭社会上人际关系中的丑恶现象。
有的还尖锐地揭示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因为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遂后人称其为“诗囚”。如是这般,那些个遴选官员的考官们怎还会选他呢。
诗人在生活中是痛苦的,由于没有做官的俸禄,为了生计不得不时常外出,那首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游子吟》道尽了母子的深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哪个做儿女的又不想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尽到所想看到的“孝”呢!加之孩子的早夭,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亲子之痛,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吧。
“失芳蝶既狂,失子老亦孱。”“此儿自见灾,花发多不谐。”等诗句读来另人哀婉。多年的事无所成对妻子的歉疚,以及“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时常的外出,生活的艰辛,尽在诗中。
读你至此,真想穿越千年与你举杯,舔叫你一声东野兄,贺登及第!说真,我还真不想和你做兄弟,你除了会写诗之外,身无长物呀,生活中又无趣,呵呵,玩笑了。
东野兄,今天的你终于从苦海中被超渡出来了,终于登上了你想要的人生欢乐的峰顶;此时的你,眼前天宇高远,大道空阔,只待胯下的骏马四蹄生风便可风光尽览。真想为你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持麦放歌。
东野兄你要去赏花了,我识趣,是不便陪你的。因我知道你所谓的看花当然不是实质上的花了。嘿嘿,赏“名花”那是这时你所拥有的资格了,当然了,或许你是不会去的,你只是说说而已,压抑的太久,炫耀一下,可以理解。
据历史记载,唐时有官妓制度,这个官妓可不是某些人理解的做肉体交易的事哦。做肉体交易的那是民间的,叫娼而不叫妓。
官妓大都是从小就会有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培养,那时的文人们首先看重的大都是她们的诗文水平了,其次看重的是她们的才艺,最后才是长相啦,当然如果你是文色艺俱佳那就是花魁啦。
因此这些官妓都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品位的了。唐时的平康坊就是那时合法的官妓场所了,及第的文人们大都会去哪儿“探花”。如能得到平康坊中的头牌陪酒,那是非常有面子的一件事啦,如能有诗词的相互唱和那更是名气大增啦。
当然了,这些坊里的官妓们也是一样的,能够和新近及第的士子们结交也是提高自己身价的方法了,于是乎就会出现争抢优秀士子的景象了。
因此说,能得到如此众多美女名妓的青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那时才子们的另一种功成名就的表现了,如此说来,得以“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东野兄真是让我等艳羡呀。
那么是不是像西方童话里讲的那样,公主和王子结合以后就从此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了呢?得了吧,那是童话。
我们的东野兄也一样啦,及第后美好的生活并没有真正度过几年呀。史载,孟郊进士登第后,随即便东归,告慰母亲,后寄寓在汴州。
又两年后,在苏州和友人李翱游历越中山水。这几年是没有官做的了,心灰意懒只能寄情于山水了。
直到公元801年,五十一岁时,再次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可见其母还是很有毅力的),终于选为溧阳县尉。
但做个小小县尉那可是和他的愿望相违背的啦,因而也就不可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了,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懒政了,不作为。
结果这位孟大诗人干吗了呢?当时离溧阳城不远有个叫投金濑的地方,林薄蒙翳,下有积水,相当于现在的湿地公园吧。
孟大诗人班也不上了,时常坐于水旁,徘徊赋诗。你说这样工作还能干的好吗,于是县令只能报告上级,另外请个人来代他。
这薪水不能财政出吧,所以就把孟大诗人薪俸的一半分给那人,由此孟大诗人的生活只能再次穷困潦倒了。你说这是个啥事,还是性格所致吧!
据历史记载,公元806年,时来运转,生命中的贵人,河南尹郑馀庆任其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
自此,孟郊才定居于洛阳立德坊,他的生活直到这时才算富裕安稳了一些。
814年,因郑馀庆升为兴元尹,奏请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接到授命后从洛阳启程。
814年9月12日,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县途中,终年六十四岁。结束了跌宕起伏,命运多舛的一生。
孟郊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可现实生活中的大诗人却是很苦逼的。想来,我们不能只归咎于命运吧,面对现实的坚持还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