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效果论(目的论)、道义论和美德论(德行论或品德论)。
一、效果论
又称目的论,其功利论(又称功利主义)与公益论都属于效果论或目的论。
功利论是主张以人们行为的功利效果作为道德价值之基础或基本评价标准。它又分为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前者主张行为的道德价值必须根据最后的实际效果来评价,道德判断应该以具体情况下的个人行为经验效果为标准,而不是以它是否符合某种道德为标准;后者认为人类的行为具有某种共同特性,其道德价值以它与某相关的共同准则的一致性来判断,或道德判断不是以某一特殊行为的功利效果为标准,而是以相关准则的功利效果为标准。
公益论是主张人们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应当从社会、人类和后代的利益出发,从整体和长远角度来评价人们的行为,只有符合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行为才是道德的。
判断题目中出现的情节是否符合伦理学的效果论,不关注其动因及过程,只在乎结果是不是好的。若是好的,则适用伦理学的效果论,是符合伦理的;反之则不是。
二、道义论
判断一个行动应该不应该做或行动的对错,看行动本身是否按照规定的义务办的。道德判断的标准在于产生行为的原则规范本身是否是道义的。
换句话说,判断题目中出现的情节是否符合伦理学的道义论,不关注其结果,只在乎动因是不是好的。若是好的,则适用伦理学的道义论,是符合伦理的;反之则不是。
三、美德论
又称德性论或品德论,它主要研究作为人所应该具备的品德、品格等。具体地说,美德论探讨什么是道德上的完人,即道德完人所具备的品格以及告诉人们如何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判断题目中出现的情节是否符合伦理学的美德论,不关注其动因、过程及结果,只在乎做这件事的人是不是好的。若是好人,则适用伦理学的美德论,是符合伦理的,即使他做了坏事,也是有情可原的;若是坏人,不符合伦理学美德论,即使做了好事,也可能对其抱有怀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