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出生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印度教家庭,自幼腼腆,循规蹈矩,13岁听从父母的安排,娶了一个盲人姑娘,16岁丧父,第1个孩子出生便夭折。19岁时,赴伦敦求学,第一次接触完全不同的新世界,使在宗教束缚下的甘地无所适从。最终接受了法制思想,成为了一名律师。在南非处理律师事务时,备受歧视,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难驱使他走上了领导南非印度人反种族歧视的斗争的道路,为以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甘地的不合作思想趋于成熟,并率先在哈里发运动中发起群众性的抵制殖民政府的立法机构与洋货等的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而推广为全民反帝斗争形式。
1920年,非暴力不合作称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使国大党成为第一大党,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甘地成为国大党的“灵魂”。
1944年,内外交困的英国政府慑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再起的压力,答应印度独立的要求。
可以说,没有甘地的领导就没有印度的独立,在与殖民帝国英国的斗争中,艰辛可想而知。
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肯定也会有缺点,但最让我认为他符合这个称号的确是他的爱人之心。
在他回印度之前,他就决定要像穷人那样生活,决不占有财富。他在印度旅行时,坐的是硬座,从不预订座位,而是跟农民和其它普通百姓在一起。在城市里,他拒绝乘坐人力车——一种由赤脚男人拉着的两轮车。他吃得很简单,从不吃肉。他早晨起得很早,然后坐在纺车旁纺棉线。
他拒绝从他的政治活动中获取任何利益,作为一个政治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我觉得为数不多。因此,1915年泰戈尔赠予他圣雄,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我认为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