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孟子提出“四德”,既“仁”,“义”,“礼”,“智”。
孟子将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四德,把人伦关系概括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了说明道德规范的内在根据,孟子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理论。他认为,人人内心自然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的“善端”,称为“四端”。它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本质所在,是人们善德的开端和潜在可能。只要人们扩充善端,存养善性,坚持不懈,都可以成为尧舜圣人。孟子把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和德治思想,从“仁义”道德出发推演出“仁政”的政治方案。他把民心的向背看作是政治成败的关键,导出“得民心则得天下,失民心则失天下”的论断。他主张从整理田界开始,采取鼓励生产的措施,给民众以“恒产”,使民安居乐业。他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提出“尚志”的道德教育原则,以及养气寡欲、改过迁善、反求诸己、专心有恒和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