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垃圾分类的原因
1、城市窘境 生活垃圾亟待回收减量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约有10亿吨,并还在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杭州市三年的垃圾可填满整个西湖。与此相应的,是严重不足的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中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而垃圾分类可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三分之二。
2、混合收集 环境污染加剧弊端重重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有填埋、焚烧和堆肥。垃圾分类最好按照垃圾的不同处理要求进行分类。所以可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利用垃圾、可焚烧垃圾、可堆肥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危险填埋场处理)、其他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
3、分类处理 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在垃圾成分中,其中的金属、纸类、塑料、玻璃等是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回收利用率高,较之开发自然资源有着处理简单、成本低廉、污染小的优势。
二、垃圾分类原则
1、分而用之
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
2、因地制宜
各地、各区、各社(区)、各小区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回收利用废弃物的能力、居民来源、生活习惯、经济与心理承担能力等各不相同。
3、自觉自治
社区和居民,包括企事业单位,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
4、减排补贴 超排惩罚
制定单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标准,低于这一排放量标准的给予补贴;超过这一排放量标准的则予以惩罚。减排越多补贴越多,超排越多惩罚越重,以此提高单位和居民实行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