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俗称腊月。在古代是祭祀的月份。
中国并行着两个历法:阳历和农历,一个农历对应着一个新历的日期,那么2019年农历十二月是阳历几月?一起了解下吧。农历十二月又称为腊月,腊月过完之后春节就到来了。
腊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
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传统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
《说文》中并没有“腊”这个字,而只有“臘”。现在我们查字典,会发现“腊”字的繁体字写作“臘”。但是其实在古代,“腊”和“臘”有着不同的含义,只不过在简化字运动中合二为一,“臘”就变成了“腊”的繁体字。
《说文》有言:“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说的是每年年底要用肉祭祀百神。“臘”指的就是祭祀专用肉。而“腊”又读作“西”,是干肉的意思。“腊月”其实和前者的含义更有关系。
古人十分看重祭祀。《左传》有句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可见祭祀是与打仗并列的古代国家最重要的事之一。
那么,一年那么多时候,为什么偏偏在年底那一月祭祀百神呢?因为古人看重遵循自然,可持续发展。如果动物们身形瘦弱,或者正处于繁殖季节,他们是不会打猎的。而农历十二月正是动物们膘肥体壮的时候,又不在繁殖期,所以这时正是猎杀动物祭祀的好时机。并且年末的祭祀,还多了一层向众神汇报工作,感谢神仙,犒劳人民的意味。
这年末的祭祀,一般要持续一整个月左右。我们都知道“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扫尘”,这些其实都属于此次年末祭祀的活动。所以,古人干脆就把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叫作“臘月”,意思就是“祭祀之月”。这也就是今天“腊月”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