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纳斯卡线条有什么神秘之处

纳斯卡线条有什么神秘之处

更新时间:2023-09-01 01:58:52

纳斯卡线条有什么神秘之处

  纳斯卡线条位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南部的纳斯卡荒原上,是存在了2000年的谜局:一片绵延几公里的线条,构成各种生动的图案,镶刻在大地之上,至今仍无人能破解——究竟是谁创造了纳斯卡线条、它们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神秘线条背后意味着什么,因此纳斯卡线条被列入十大迷团。  有数以百计的个别图形,出自简单的线条,以复杂排列构成鱼类、螺旋形、藻类、兀鹫、蜘蛛、花、鬣蜥、鹭、手、树木、蜂鸟、猴子和蜥蜴。  相关猜测  线条主人  纳斯卡和朱马纳大草原在利马以南约四百公里, 位于秘鲁海岸的干旱的草原上,占地约四百五十平方公里。 这些线条图大约刻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间,就其数量、自然状态、大小以及连续性来说, 它们是考古学中最难解开的谜团之一。有些线条图描述了活着的动物、植物,想像的形象,还有数公里长的几何图形。 这些物品被认为是用于与天文学有关的宗教仪式。  纳斯卡线条图约出现于公元1世纪。在辽阔的荒漠上,有人用网状线条,蚀刻出巨形飞禽走兽的图案。  纳斯卡线条图是一种巨形的,镂刻在纳斯卡山谷的潘帕·因哈尼奥荒漠中的一些奇怪的超大图形。有直线形、几何图形,还有飞禽走兽等各种各样的图形。在地面上,它们似乎像在暗红色的砂砾上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径。只有从高空往下观望时,这些线条才能呈现各种兽类的巨大图形。  例如:一只50米的大蜘蛛;一只巨大的秃鹰,其翼展竟达120米;一条蜥蜴有180米那么长;而一只猴子则有100米高。  这些迷宫般的图案占地500平方公里,它们是靠移开坚硬的表层石块,让下层黄白色的泥土露出地面而创造出来的。  关于用途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古纳斯卡人分配水源的标志,而那些图案是不同家族的族徽。人们发现,在那些的图案覆盖的地下,分布着大量的水渠。这一说法较易为人接受,因为纳斯卡平原是一片很荒凉的平原,几乎是没有降雨的。  1983年,一支意大利的考古队在纳斯卡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陶器,这些陶器上都装饰有一些动物图案。而这些图案在荒漠上又以更大的规模重复出现。这些图案的相同使人们相信神秘的线条是古纳斯卡人所为。根据纳斯卡制陶风格的不同,考古学家们把纳斯卡文明分为5个时期。考古学家在线条所处的地层里,找到了那些陶器,由于处于同一地层,因此纳斯卡线条的年代与陶器的年代是非常接近的。而通过对陶器的碳14测定,人们得出了陶器的年代,从而也就间接得出纳斯卡线条的制作年代为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300年。  纳斯卡平原上最常见的是黄沙和黏土,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火山岩和砾石,长期的风吹日晒使它们发黑变暗。在这些所谓天然黑板上画线条,不过就是古纳斯卡人刮去几厘米的岩石层,让下面苍白的泥土显露出来。如果是在另外一种气候条件下,也许剧烈的外界侵蚀会在数月内磨蚀掉这些线条,但纳斯卡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再加上那里几乎没有强风,因此风蚀也微乎其微。寸草不生的纳斯卡高原是如此贫瘠,如此与世隔绝。这些都为纳斯卡线条保留至今提供了条件。  自1926年人们发现了这些图案后,众说纷纭,然而对这些图案想表示的意图,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艾尔弗雷德·克鲁伯和米吉亚·艾克斯比,这两个最早注意到这些图案的人以为,这些是灌溉用的水渠。后来,艾克斯比认为这些小径与印加帝国的“神圣之路”相似,那些圆椎形石堆是“聚焦”(即这些线条的聚合相交点),也可能是举行礼仪活动的场所。 保尔·考苏克在1941年到达该地时,在夏至那一天,他碰巧观察到太阳恰好就是从这些红条中某一条的末端的上空落下去的。这一奇妙的现象他认为,这里是世界最大的天文书。  猜测1:星球运动  德国学者玛丽亚·莱因切在经过30余年潜心研究之后,提出相同的理论。她解释道,这些直线与螺线代表星球的运动,而那些动物图形则代表星座。在所有的理论中,最出名却又最牵强附会的要数埃里克·冯丹尼肯在他那本《上帝的战车》一书中所作的解释:这些是为外星人来参观而留下的入口处标记。另一种同样异想天开的妙说是,古代时,这里的人乘坐在热气球上留下这样的残迹。这一猜度的依据是,这些图案在空中才看得清楚,还称图案中有许多看上去很可能是当时为使气球飞离地面时那些燃烧物留下的痕迹。不过,乔奇艾·冯布鲁宁又声称这是赛跑比赛时留下的轨迹。  猜测2:地图  考古学家乔斯依·兰其奥则更直接而简单地把这一切解释为地图,标出的是一些进入重要场所的通道,比如地下水渠等等。古人因为没有纸张来作为记录信息,只好通过大地来纪录水源标记,并且,比例是一比一。对于地上画的各种各样的动物图案,那就更好解释了,就像我们现代人给周围地区起的名字对于这些图案形成的时间的争论则少多了。  考古学家们最新的估计是出现在公元1世纪前后,这估计比原先的推算更早些。然而,不管是行家还是非专业的分析家都无可置疑地对其魅力感到难以抗据。为了让它们能一直保存下去,当今已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例如,参观者不准步行或驱车前往。在纳斯卡北部20公里处,建了一座瞭望塔,专为不宜乘飞机的游客们,提供斜向观望其中三个图案的机会。倘若站在平地上去观看,那么这些奇妙的图案将即刻失去其所有的魅力,因为它们规模之大,式样之繁多,是难以被觉察的。  纳斯卡山谷这块辽阔的考古沃土,还孕育了一座座卡瓦奇锥形塔。那里众多的土砖建筑和昆切(用木条,藤,竹等捆绑在一起,外面涂盖泥土的建筑)虽然平淡无奇,但是有几幢建筑物运河不一般,它们也许是公众聚会进行祭奠活动的场所。  特殊寺庙  这是一座有石阶的塔状寺庙,建造在一个斜坡上,随坡度逐渐增高到20米。庙前及最高处,都有长方形土砖砌成的墙。寺庙底基周围有用土夸砌的房间,还有一些广场,其中最大的有45×75米。在纳斯卡文化早期(从公元100—800年间),教士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那里的宗教活动却鲜为人知。不过,后人能从那里的陶器以及纺织品上的动物图案推断出几种当时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如:猫科动物。另外,那里还埋着不同时期的一些墓穴,从有些墓穴中,人们还挖掘出一些当时的纳斯上学人所使用过的陶器和吃过的食物。  在秘鲁许多博物馆里存放着许多展现纳斯卡各个时期的文化的陶制品,其中最出名的是存放在利马的一件精品。早期的陶壶以其现实主义手法之描绘为特点,壶上用多种色彩画出各种飞禽走兽(秃鹰、美洲驼、蜂鸟等动物)以及庄稼(玉米、辣椒、利马豆等)。后期的图案就更抽象了,而陶壶本身则更笨大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