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为什么要拜山呢

为什么要拜山呢

更新时间:2023-09-15 01:02:32

为什么要拜山呢

老深圳人清明节上山扫墓祭祖,非常形象地称作“拜山”。拜山按当地习俗,多数清明节是家庭式拜祭祖先,重阳节是家族式(全村或全姓氏)拜祭祖先;当然,也有一些村民在中秋节去拜山,比如坪山、龙岗、坪地一带的少数村子。

拜山前,隔天就到酒楼订购烧乳猪一只,备好水果、茶、酒、米饭、糖果、“鸡屎藤粄”、艾粄糕点、饼干、香烛、炮仗、金银纸钱等祭品。第二天一大早,全家或兄弟几家数十人,带上锄头、铁铲到坟山为先人坟墓除草、培土,在先人墓碑前,摆上祭品,敬上茶酒,以年长者开始顺至子孙,每人点燃三炷香,虔诚地向先人跪拜,口中诉说:“我们来看你了,带来你喜欢吃的用的穿的,希望祖先保佑子子孙孙平安大吉,事业有成。”然后,烧纸,续茶,续酒,燃放炮仗。

过去传统拜山祭毕,因为交通不便,只好在山上解决午饭。就地在山头挖坑垒灶,拾柴做饭,土称“吃山头”。如今交通便利,很快回到家里吃饭。回家时,留下其他祭品,只带回烧乳猪、苹果回去,把拜过山的烧乳猪和苹果分给兄弟各家吃,沿袭过去“分太公猪肉”的风俗;据说拜过山的烧乳猪,吃后会得到祖先庇佑,事事顺利,平安无事。路上每人还吃上一两颗拜过山的糖仔,回味亲人生前给后人的关爱,珍惜如今本族本房“枝繁叶旺”的幸福生活。

当地人对拜山很重视,港澳台同胞、海外的侨胞和亲属都赶回来拜祭。墓上有无新土判断墓主有无子孙的存在。乡间有“有后人,挂清明;无后人,一光坟。”“清明不祭祖,死了变猪狗”的谚语,老百姓口头禅也说:“有添丁,好拜山。”意思是说生个儿子,老(死)了好有后人拜山。于是,民间一直自发形成一种习俗压力。人们通过扫墓祭祖,在感念先人的恩惠同时,又深感后代繁衍兴旺。据说祖先在坟墓里安住,关系到子孙的繁荣,子孙的兴旺又能保证祖先的安宁与香火的延续。因此,祖先墓地不仅是生命之根,同时也是情感之结。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