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教学三维度六要素

教学三维度六要素

更新时间:2023-09-14 20:05:54

教学三维度六要素

一、六因素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海德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内部。维纳在海德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以下四个因素需要重点学习:

1.能力: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在学习活动中通常理解为智力,例如认为自己考好的原因是自己很聪明。

2.努力程度: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指个体进行某项活动时是否尽力,例如认为自己没考好是因为没有认真学习。

3.工作难度: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如认为自己没考好是因为这次考试题太难了。

4.运气: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例如认为这次考试考好是因为考题都是前一天复习到的。

二、三阶段

除此之外,三个维度本身也是需要学习记忆的知识点。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在此维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部,其他各项则属于外部。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维度上,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随情境改变的,比较稳定;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

3.可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维度上,只有努力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为力,属于不可控因素。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将三维度与六因素的对应关系整理如下:

三、归因指导

一个学生若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为能力(聪明),就容易变得骄傲、自满,失去学习的动力;若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为能力(笨),就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而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努力,就会获得自信,之后会更加努力;若把失败归因为努力因素(没有认真学习),则会感到羞愧,进而努力学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学习时,可以根据一些实际的实例进行理解性学习,做好各个因素的辨别和区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