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武则天为何喜欢居住东都洛阳

武则天为何喜欢居住东都洛阳

更新时间:2023-11-14 08:44:45

武则天为何喜欢居住东都洛阳

唐朝的首都是长安,东都是洛阳。唐代从高祖到高宗,长安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然而,武则天即位后,从长安元年十月(701年)一直住在长安,一直到三年十月,其余的时间一直都在洛阳。据史料记载,武则天于公元684年改为光宅元年,将东都改为了神都,这种做法无疑抬高了洛阳的地位,这也意味着洛阳的新开始。同一年间武则天在洛阳修建了七座武氏庙,随后几年又开始大修明堂。我们知道这七座寺庙是古代皇权的象征,明堂则是皇帝举行祭祀庆典等活动的地方,武则天的做法无疑是想取代长安。除了这些,她在即位之将十万户人家迁址洛阳境内,毫无疑问的显示出了皇帝啊想要以洛阳为政治中心的目的。

史书上记载了这样一种说法,其实《资治通鉴》和《唐书》中都有记载。武则天在没有登基之前和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恩怨我们是比较了解的,在二人失势的时候当时的高宗是比较伤心的,于是对二人进行了重新的处理。武则天听说后,就叫人砍下这二人胳膊和腿,扔进酒缸里,这在古代叫做人彘,是一种极为残忍的惩罚,不久之后二人便死去了。后来武则天经常梦到二人血流成河的画面,为了摆脱噩梦的困扰,她先搬到了蓬莱宫,但眼前还是经常出现两人身影,别无选择只能直接搬到洛阳。这种说法虽然已经流传很久了,但是似乎是合理的,却有很多漏洞。

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首先武则天将洛阳当成政治中心并且久居于此是在高宗驾崩之后的事情,这与王皇后他们的死少说也有20年的差距,如果我们非要将二者作为一个因果联系,确实是有些勉强了。再者我们从武则天一贯的行为和性格来看,她并不像一个害怕魔鬼报复的人。搬到洛阳后,她杀人并不少,甚至有学者认为她杀人已经到了麻木的地步,这样的人怎么又会害怕王皇后的报复呢?因此,我们这些史书的论点很难站得住脚。另一种理论认为,武则天之所以长期住在洛阳,是因为她在长安出家,躲在在洛阳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寻欢作乐。

其实呢,这个论点是有争议的。武则天先后当过皇后、太后、皇帝,她的一举一动都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无论她是想寻开心还是想掩饰自己在长安当了尼姑,仅仅搬到洛阳是掩盖不了过去的。更重要的是,当徐敬业起兵造反的时候,骆宾王在文书中就已经提到过武则天秽乱后宫的词语,这些世人皆知的事情,任凭武则天在怎么迁都也是没有用的。就算女皇想要享乐,更不用背地里偷偷摸摸,历史上武皇的男宠们我们不说是否属实,就是单看皇帝的作风,在镇压叛军和政治统治上,他就比其他任何男性皇帝都要强大。如果她想享受生活,她会害怕舆论的限制吗?

有人认为武则天住在洛阳是出于经济原因。早在隋炀帝时期,他在东都的时间就超过了长安。到了唐代,唐太宗曾三次来到洛阳。当时关中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供应不足。因此,皇帝经常搬到洛阳,在关中等待收获后再返回长安。唐高宗去洛阳七次,这也是主要原因。对于武则天来说,干脆住在洛阳。长安的交通远不如洛阳方便,洛阳位于南北运河的中点,交通便利。因此,洛阳对武则天的重要性不能排除在政治和皇权的欲望之外,而主要取决于其经济地位。

另一种观点,比我们前面所说的观点更新颖,认为武则天迁都洛阳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她的目的是想将周王朝代替唐朝。在封建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继承制的限制下,女性要想取得王位成为真正的皇帝并非易事。然而,武则天作为一个皇后、太后和皇帝,在这一过程中比男性更尴尬。虽然她终于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国王,拥有最高权力,作为李氏的妻子她和李的家庭总是有密切的关系,无法改变的传统男性为尊的思想和男性中心的帝国继承制度。她不能让李氏决裂,而且她明白不管是抬高或贬低李家对她来说是非常糟糕的。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她只能选择另立门户,建立一个新的政治中心。毫无疑问,这一举动也有利于理顺李氏与武氏的矛盾,显示出武则天的政治才能和智慧。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之所以住在洛阳,是高宗初期独特的军事和政治原因造成的。高武时期,周边地区的军事形势与初唐时期大不相同。唐朝一直与东北、西部和北方作战。唐高宗为了便于指挥与朝鲜的战争,多次来到洛阳。与吐蕃战争后,唐朝面临东西两面,高宗在两个都城之间往来。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洛阳处于国家几何中心的战略位置,比长安更便于应付各种战争。武则天上台后,在制度上建立了新的、不同的制度,政治上的原因与军事上的原因一样成为了留在洛阳的另一个原因。她想要抛弃长安,摆脱李唐的政治堡垒和礼制氛围。高宗死后,她甚至拒绝回长安西葬。

所以,武则天想建立另一个政治中心。她为什么只选择洛阳?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这是由洛阳自身的条件决定的。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虽然土地肥沃,农业生产相对发达,但由于它是历代都城,城市人口日益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难以满足城市的粮食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早在西汉时期,政府就大力发展粮食运输。然而,由于距离遥远,黄河流经三门峡的河道又窄又深,粮食运输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然而,洛阳位于三江交汇处,与长安完全不同。洛阳的一名官员杨齐哲曾在给武则天的奏折中表明了洛阳的种种好处,由此可见,当时洛阳的经济发展要优于长安。

从古至今,洛阳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具有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它。汉高祖说:“我游遍天下,却只看到洛阳的好。”隋炀帝也说洛阳是天地相会、阴阳相会的地方。这一切都表明了洛阳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事实上,洛阳具备作为都城的条件。到了武则天时期,更是特别喜欢洛阳。洛阳被她视为一个新的政治中心,这并不奇怪。可是后期的唐中宗、玄宗等又将神都订成了东都,重新返回了长安。因此,武则天在洛阳的久居,可能是一个特殊的人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