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绎迁都江陵,这事要从萧绎的传奇老爹——梁武帝萧衍说起。萧衍是出了名的和尚皇帝,自称冠达法师,没事就跑到同泰寺里“舍身为奴”。萧衍称帝时39岁(虚岁,以下皆指虚岁),谁都没想到他特别能活,一路活到了八十多岁。但萧衍晚年昏聩,不顾朝臣的极力反对,收容东魏叛将侯景。结果呢?侯景在东魏反不了高家的天下,就跑到江东,反了萧家的天下。侯景之乱,南朝元气大伤,86岁的萧衍饿死于台城。萧衍死后,侯景立皇太子萧纲为帝,就是简文帝。萧绎则是萧衍的第七子。
对于二哥萧纲当皇帝,萧绎满心不服。萧纲是傀儡皇帝不假,但却占着梁朝正统的位置。萧绎想要当皇帝,就必须除掉巨贼侯景。好在萧绎手下有两个大将:王僧辩、陈霸先。在各方的努力下,侯景被灭,简文帝萧纲也死了。皇位空出来后,最有实力和资格继位的,无疑是湘东王萧绎。自梁朝大乱后,萧绎的大本营一直在江陵。江陵所在的荆州,扼长江上游,对在长江下游作乱的侯景,在战略上有居高临下的优势。
但是南京是南朝“天然性国都”,国贼侯景被灭后,作为最有资格继位的湘东王萧绎,按理说,他应该回到南京即位。只有这样,他的皇位才具有“天然性”与“合法性”。但是当这个问题摆在梁朝君臣面前时,却引出一场地域集团的利益之争。
萧绎当然知道南京之于南朝的重要性,他本人曾考虑过南京。梁承圣二年(公元553年八月),萧绎下诏还都南京。但是领军将军胡僧祐、太府卿黄罗汉、吏部尚书宗懔等人,却站出来极力反对还都南京。胡僧祐等人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唯心论的南京“王气已尽”,二是北齐已尽占淮南,南京与淮南只隔一条长江,万一北齐军过江,我们还能躲到哪里去?
胡僧祐等人的理由,被后世很多史学家驳斥。比如宋末元初的胡三省,就驳道:“南京确实与北齐(控制的淮南)一江之隔,但是江陵往北不远处就是萧詧控制的襄阳。”萧詧是萧绎长兄萧统(昭明太子)之子,时任雍州刺史,与萧绎有不共戴天之仇。从襄阳在陆地上进攻长江北岸的江陵,要比从长江北岸水战进攻长江南岸的南京容易的多。所以,胡僧祐等人的建议,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真实的原因还是这些人的根本都在荆州,南京不是他们的地盘,自然希望国都放在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