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字形演变,“廷”字在早期的文字中,很像在某个场合,一个巨大的人(天子或诸侯)对小人进行训话。那么,这个场合,就叫“廷”。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称:“朝中者,中于朝也。古外朝、治朝、燕朝,皆不屋,在廷,故雨霑服失容则废。”这里的外朝、治朝、燕朝指三种朝会,即大规模礼仪性的朝会,日常议政的朝会,定期的朝会,在古代,天子和诸侯都有处、治、燕三朝,起初,这三种朝会都在屋外举行,因为雨水会沾湿衣服使容仪丧失,所以,后世就有了廷,就是朝中。
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有一段:“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周勃说:)如今在朝廷上当面反驳,据理诤谏,我们比不上您;而要保全大汉天下,安定刘氏后代,您又比不上我们。其中“面折廷争”后来发展成为成语,指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有意见当面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