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宋朝的西川路 峡西路的来由

宋朝的西川路 峡西路的来由

更新时间:2023-09-16 20:09:20

宋朝的西川路 峡西路的来由

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北宋全国分为十五路,今四川大部分属西川路、峡西路,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分西川路设益州路、利州路,分峡西路设梓州路、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内陆,古时为巴、蜀之地,有“天府之国”之誉,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之地。四川,古属益州,古称巴蜀,四川之名始自两宋时期。两宋时,真宗咸平四年,分设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又称为“川峡四路”,四川由此而得名。“川峡”是地域概念,“川”者江河也,“峡”乃江被山夹,“川峡”二字就将巴蜀地貌描绘得生动形象,这就是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元朝是我国行省制度的开始,元灭宋后四川设行省时就以四川为名。

“路”为宋金及元朝时期行政区划,为北宋时改唐朝“道”而来。唐朝的“道”为监察区,北宋改为“路”后也为监察区,但逐渐赋予行政区划特征,后来成为宋金时期的一级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省”。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