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以上的八种字体又称为“汉字八体”。
甲骨文主要是象形字和表音字,人们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月水火、虫鱼鸟兽等刻在兽骨上作为记录工具。
金文指的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如司母戊大方鼎上刻有“后(司)母戊”三个字的铭文),传统的金石学称为“钟鼎文”。
小篆结构特点是平衡对称,笔划单纯有弧度,“笔划的轨迹没有硬方折的,其笔划线条也极匀净”
隶书出现在小篆之后,在秦代就有出现叫秦隶,走向成熟和完善却是在汉代,所以又称“汉隶”。
在书法的意义上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形式。汉代的草体没有完全摆脱隶书,收笔带有隶书的波脚,字字独立,笔势连绵仅限于一字之内,后世称为章草。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书体,古人最初称其为“行狎书”。
楷书出现在草书之后又称“正书”或“真书”,是一种个性鲜明的书法,笔划不像隶书那样横平竖直,章法也不像草书那样奔放肆意,用笔方法和隶书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书写难度大于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