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如何评价《七月与安生》周冬雨和马思纯的双影后桂冠

如何评价《七月与安生》周冬雨和马思纯的双影后桂冠

更新时间:2023-06-28 05:51:42

如何评价《七月与安生》周冬雨和马思纯的双影后桂冠

在国产类型片里能够感受到演技的存在,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在《七月与安生》里,能够打动我的,更多的,是两位女主演的表演。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曾给我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换掉两位主演,从其他所有相似类型的女演员里选出另外两位,换掉周冬雨和马思纯,那样的话,我还会被这部电影打动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换掉扮演家明的李程彬,我认为对整部电影来说没有任何影响,换掉马思纯,我认为其他演员做到最好的程度也只能是马思纯在电影里所呈现的状态,而对于周冬雨,我似乎想象不到别的演员去演安生会是什么样子。这种不可替代的唯一性,我认为则是一个演员演技的意义之一。

《七月与安生》不是文艺片,从内容和风格上不难看出它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青春片。电影里有狗血的情节,也有MV式的画面,但是一旦把镜头聚焦在七月与安生的身上时,这部电影能够跳脱于其他同类型作品的特质便出现了。而这部电影最成功的一点便是,从头到尾,叙事的专注力从来没有离开过两位主角,正因如此,两位主演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实本片在几乎已经玩臭了的青春片市场里并没有太多优势,“青春片”放到它头上甚至会有减分的效果,但幸好,电影里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东西,导演曾国祥抓住了。

韩寒的《后会无期》是文艺青年们的“理想国”,即便是小镇青年,也可以活在朴树的歌里。郭敬明的《小时代》代表了青春期里不成熟的欲望,它只是把港台韩式的偶像剧浓缩到了一个电影的时长。安妮宝贝(后更改笔名为庆山),虽然她并不是《七月与安生》的导演,没有一位作者将小说影像化的最大掌控权,但当今国产类型片的发展,最需要的便是七月与安生这样的故事。《后会无期》过于文青式的文艺,《小时代》过于偶像式的浮夸,而《七月与安生》则正好处于两者之间,它难得地把大陆普通人的一部分现实状态在电影里表现了出来,这也是让大多数人能够感动的原因,这种感动不狗血,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触碰的到的。

电影开头的部分,周冬雨扮演的安生在等地铁,然后在地铁里拥挤,她麻木的神情对于在北京工作的我来说很熟悉,如果你走进地铁,你会看到许多张“安生”的面孔。

导演解释说七月与安生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而这部电影也有自己的两面,一面是其他同类电影里相似的“狗血三角恋”,另一面是同类型里没有的现实。而这种现实状态则是让两位演员的表演扎根的土壤。安生这个人物形象对于我们来说很熟悉,但在同类的电影里似乎从没见到过。如果说电影是创作者观察生活的一个角度,那么他应该是不会关注自己所讨厌的一面。但说实话,假如我的生活中有安生,我会躲得远远的,不想和她有什么联系。这就像在初中,在高中时,我很少接触的那类同学一样,我知道他们所接触的人与我三观不同,我知道他们不在乎自己能不能考上大学,我还知道他们终归要尝到当时自己荒废学业,放任青春的后果,但我不知道的是,长大后的我自己会和七月一样,变得平庸和无趣。

七月与安生,都是之前电影中所没有涉及到的,具有当代生活状态的人物。在她们两人身上有真正属于大多数大陆青年们的戏剧冲突。是自我放弃,混迹社会,还是中考,接着高考,走那条保守安全的路。是回到家乡,安稳工作,还是去北京,去上海,打拼漂泊。种种选择,似乎哪个都不是十全十美,哪个也有些无可奈何,这种不同道路的选择,便是七月与安生之间最本质的矛盾。不过,支撑起这部戏的,是周冬雨扮演的安生。

我相信,这部电影的导演,正在写这篇文章的自己,还有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内心更多的,是七月的影子。生活中的“安生”不关心电影这些,她是个乐于当做小三的最世俗女人。安生从头到尾都有着宿命式的悲剧色彩。她从小没有父母的关爱,中途放弃了学业,以种种不堪的姿态和盲目乐观的生活逻辑在社会中求生。不论是三观,知识素养,还是生活方式,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人已然是两个世界里的人。在卫生间那场戏里,七月对安生说,除了她,没有人愿意和安生当朋友。安生没有资格和七月抢,她也没有资格失去七月,因为一旦失去这场友谊,她就什么都没了。

安生这种形象,真实,乐观,不堪,并一直被艺术创作者们所忽视,因为她的生活与文艺相距甚远,她没有艺术作品中女生该有的标签。她的身上有着某种底层生活中的原始气息,这种气息直接裸露出了当代某种残酷的社会状况。如果要说《七月与安生》这部电影对内地类型片的最大的贡献,一个是凸显了了两位女主较为真实状态的表演,另一个则是展现了安生这样的,在之前电影中极少看到的女性形象。而两者的交集则集中在了周冬雨身上,所以即便其他一切条件都完美,如果只有周冬雨的表演不佳,整部电影便会垮掉。而从结果上来看,周冬雨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极大的惊喜。

塑造一个悲剧人物,最重要的,是演员需要表现出一种不自知的状态。就是说,演员要完全成为角色,而不是被角色感动而剥离地去表现悲伤,因为真正身处艰难境地的人们,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多愁善感的。冯小刚在导演《1942》时便极大地重视了这一点,他强调演员们,尤其是徐帆,一定要克制。演员一旦陷入到被角色感动的旋涡里时,表演便会变得单一而空洞,即便哭得再嘶声力竭也无法真正打动观众。而周冬雨便做到了身处悲剧而不自知的状态,在卫生间撕逼那场戏里,是安生在弱势情形下最不堪的一次展现,从开始的强势,到示弱逃避,再到逞强,接下来是最后的妥协,短短几分钟内浑然天成地完成了多个情绪的变化,只靠套路化的表演技巧很难做到这些。而在与马思纯的对手戏当中,周冬雨表现出的是一种不可预测状态,不可预测正是真实生活状态的特性,当你看到安生现在的表现时,预测不到她下一秒会做何动作,何种表情。她就像身处真人秀节目当中一样,以自身独有的节奏在表达真情实感。当人物状态以及角色情感,真实到让我不再有任何怀疑的时候,便是自己被打动的时刻。

一个好的表演的呈现,当然离不开导演,编剧,以及整个剧组的合作。但必须承认的是,这部《七月与安生》之所以能够打动我,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周冬雨。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