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铸币工艺出现了重大的变革,翻砂铸钱法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了范铸法。
根据出土实物,北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翻砂铸钱工艺,1996年夏,陕西省户县古代铸钱遗址出土了一批北周“五行大布”钱树残枝,就是确切的翻砂铸钱遗物。
而根据历史文献,北魏大臣高恭之曾在上表中谈到当时铸钱成本,指出除“人功”、“食料”外,还有“铜”、“锡”、“铅”金属材料成本,以及熔铜的“炭”和做型范的“沙”等成本,其中,“沙”即是翻砂法中可反复使用的型砂。在这次铸币讨论之后,北魏统治者“后遂用杨侃计,铸永安五铢钱”。这段文字是目前典籍中所见最早谈到翻砂铸钱的史料,证实了至少在北魏时期已采用翻砂法铸钱。
翻砂法是我国古代铸币工艺的重要发明,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在唐宋时期趋于成熟,沿用至明清,成为我国铸币的主要工艺,大大提高了铸币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