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作于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二月,是作者为送别柳子玉(名瑾)而作。子玉是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其子仲远为苏轼亲堂妹婿,两人是谊兼戚友的。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十一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润州一带赈饥,恰好柳子玉赴舒州(今安徽安庆)之灵仙观,二人便结伴而行。
次年二月,苏轼在金山(润州西北长江中)送别柳子玉,遂作此词以赠。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二月,是作者为送别柳子玉(名瑾)而作。子玉是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其子仲远为苏轼亲堂妹婿,两人是谊兼戚友的。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十一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润州一带赈饥,恰好柳子玉赴舒州(今安徽安庆)之灵仙观,二人便结伴而行。
次年二月,苏轼在金山(润州西北长江中)送别柳子玉,遂作此词以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