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旗杆夹石的由来

旗杆夹石的由来

更新时间:2023-07-08 11:08:47

旗杆夹石的由来

在隋唐时期,中国设立了科举考试制度,它是中国古代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被发扬光大,并成为了知识分子跳出寒门,飞黄腾达的必由之路。

旗杆夹,又称夹杆石、旗杆石、功名旗杆夹。中国古人在科举及第后,一般会在宗祠的前面或者陵墓前树立两块旗杆夹。它由两块竖着的石头组成,中间插上旗杆,夹杆石上,镌刻上考试者的姓名与名次以及生平事迹,作为宗族功名的象征,用以激励后人。

广州番禺沙湾古镇的旗杆夹

旗杆夹高约2米左右,在露出地面的条状石头上,各开有两个孔,以便置入旗杆。两条旗杆石相聚约30-50厘米,旗杆一般选用大口径的杉木,高度在几米到十几米不等,在旗杆的底部开有两个孔,然后用硬木将旗杆夹与旗杆相连接。

旗杆夹的底座,一般都有精美的吉祥图案,比如祥云、植物等,比如上面的葫芦图案,就代表着福禄后世,多子多福。并且一般有三种形状: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其中,四角形代表秀才,六角形代表举人,进士以及四品官以上是八角形。

旗杆的上部,也有一些学问,进士出身会做成两个四方斗,举人做成一个四方斗,贡生则没有四方斗。同时,功名也分为文武两种。文功名的旗杆顶部通常做成笔锋,武功名的旗杆顶部则做成刀戟形。举人、进士不需要垫基石,贡生则需要垫一块圆形的基石,叫做磐石垫底。

旗杆夹上的文字

一般官衔越大,旗杆夹也就越宽,旗杆也越长。

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宗祠文化繁盛,很多宗族祠堂前面仍然保留着旗杆夹。但是,木制的旗杆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无法寻觅,只留下空空的旗杆夹,成为历史的见证。

在著名的广州市陈家祠的正前方,有两对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旗杆夹,从中原迁徙而来的陈氏家族,讲究崇文重教,以耕读传家,对传统的功名荣誉十分看重,它们鼓励子孙后代刻苦读书,为朝廷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广州番禺区沙湾古镇的留耕堂的门口,有几对清代道光到光绪年间的旗杆夹,均为花岗岩白石砌成,保存十分完好。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