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经说过,18世纪世界上有两位伟大的帝王:一位是中国清朝的康熙大帝,另一位是沙皇俄国的彼得大
康熙大帝:1654年出生,8岁登基,16岁掌权,在位61年,1722年去世。
彼得大帝:1672年出生,10岁登基,17岁掌权,在位43年,1725年去世。

彼得大帝和康熙大帝各自在自己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彼得大帝把世界历史边角里的沙皇俄国拉进了世纪历史的显著位置,彼得大帝成为使沙皇俄国发展壮大的关键人物。康熙大帝则为大一统的中华做出来极高的贡献,他是满蒙的大汗也是中原的天子。
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生活的年代基本是一个时期,去世时间差不多;都是少年登基,经过争斗才得以掌握实权;都是接手了一个外忧内患的烂摊子;都把各自的烂摊子处理的很好,都让自己的帝国盛极一时。

聊到两人不由得要提到两人的一次小小对决: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其实早在清朝入关之前,明朝崇祯上吊的前一年,沙皇俄国的势力已经侵扰到黑龙江流域。不过只有一二百人,抢劫一番就回家了。但是这给后续的不断侵扰,开了个不好的头。满清和明朝在这个时候都没精力去理会这些,直到康熙平定吴三桂之后才腾出精力。

两次雅克萨之战的军力对比:
第一次1685年,清军2500人VS俄军450人;
第二次1686年,清军2100人VS俄军826人。
雅克萨苦寒之地,对于沙皇俄国来说是千里迢迢、力所不逮;对于清朝来说也是远离中原、补给不便。所以双方的冲突规模不大,人数多的清军作为进攻方,人数少的俄军作为守城方,谁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清军只能靠长期围城的办法取得胜利,基本上算是势均力敌吧。

从开始交涉到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前后揪扯了30多年。就不说《尼布楚条约》的内容了,就说说当说到的各方评论吧。有意思的是《尼布楚条约》的正式文件既不是俄文,也不少中文,用的是拉丁文。
◆清朝这边认为“这一个为了赶紧签订,腾出手来平定准格尔的,做出让步的平等条约”。
◆沙俄则认为“这是外交领域的失败,把本来可以给沙俄通航的河流成为了双方的分界线”。后来的清俄《瑷珲条约》,沙俄认为是他们的收复失地的运动,包括苏联时期都是这种论调。

至于后来的国人们的评价则各有见解:
★有资料记载说,清朝任用的两个谈判翻译:一个是法国的张诚,一个是葡萄牙的徐日生,都在谈判中为沙俄透露了康熙皇帝的底线,和清朝的谈判情报。因为他们和沙俄一样信奉基督,并且得到了沙俄的贿赂,使得沙俄得了好处还卖乖。
★有人认为,清朝所谓的“让步”很没有原则。除了把贝加尔湖以东一句话就送了出去,还把北冰洋到外兴安岭到白令海峡到的一大片定为待定区域,这一个小“让步”让300多万平方公里与我们无缘。

★闻一多先生认为,《尼布楚条约》对中国绝对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华的国耻。
★复旦有位教授认为,当时的那些地区是布里亚特部落的游牧地,布里亚特虽然是蒙古分支,但清朝没有有效地统治过,不能算清朝的。
★有本书《中国人史纲》则评价,这个条约给清俄带来一百多年和平,是对沙俄向南推进的封堵,是对清朝边疆稳定的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