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80岁以上老人今年有望享受统一高龄津贴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养老问题成为一个热点,多名代表、委员就养老问题提出建议。昨天,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今年民政部将统一高龄养老津贴制度,全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津贴。同时,民政部正在进行相关规划,将在全国社区普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并开展专业护理员的培训工作。 高龄津贴制度有望全国统一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推动老年福利由救助型向普惠型发展。 代表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李国玲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但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两个年轻人负担四个老人的养老重任,无力、无暇应对的问题日益凸显。 李国玲认为,养老问题关键的是确立政府资金投入主渠道作用,应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推动老年福利由救助型向普惠型发展。 官方回应: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目前我国的高龄津贴制度很不平衡,除上海、北京、天津外,在省、自治区一级只有宁夏进行了统一规范,规定按月给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其他很多地方都是零敲碎打,比如有的地方规定是给90岁以上老人发高龄津贴,有的标准是80岁。 “很有意思的是,宁夏都统一发放高龄津贴,很多沿海发达地区反而至今未能全省统一。这是观念问题,而不是经济水平的问题,很多地方在具体项目上规划得太少。”王振耀说,民政部今年想在全国统一高龄津贴制度,因全国90岁以上的老人相对较少,民政部提倡以省为单位向全国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目前相关文件正在起草中。 社区建托老所白天照顾老人 老人们每天早上到小区附近的日托所,日托所提供棋牌、读书看报、康复理疗等服务。这样子女放心,老人也满意。 委员声音:全国政协委员简少玉建议社区仿照托儿所,成立日托式的“托老所”。简少玉认为,绝大多数老人首选居家养老,其次才是进养老院。但子女要上班,老人大多一人在家面对所有的生活问题。建议街道、社区仿照托儿所,建设老年人日托所,把居家养老和日托服务结合起来。老人们每天早上到小区附近的日托所,日托所提供棋牌、读书看报、康复理疗等服务,还可以举行专题讲座,为老人们讲饮食科学、健康保健知识。托老所由政府买服务,这样子女放心,老人也满意。 官方回应:王振耀表示,民政部目前正在做规划,希望能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社区普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为社区里的高龄老人、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在这个工作中,政府可以牵头组织,引入民间组织来做具体的工作,比如小型的民办养老院与社区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等。 “过去我们都是在关注健康老人,当我们健康的时候没有想到残疾的老年人,当我们不能动了时,我们没有声音了。所以现在一定要关注行动不方便、失能、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王振耀说,全国的社区都应该普及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在乡村建应该更容易,有房子有空间,只要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就行。“不管怎样,日间照料中心先简单建起来,那些老年人等不了,关键要行动起来。” 王振耀表示,北京这方面做得很不错,已经开始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为老年人(残疾人)建立社区托老(残)所和互助点,解决老年人、残疾人日间生活照料困难的问题。今年民政部将召开全国性的会议,把北京和其他地方好的经验推广开来。 养老护理员将启动培训 目前我国专业护理员队伍极其稀缺,现在全国约有两万多名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但实际需求可能在1000万左右。 代表声音:李国玲代表表示,入住养老机构的对象多为高龄、生活自理能力差、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对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依赖度更高,因此,缺乏专业化服务队伍也是发展养老机构的一个软肋。 李国玲建议,民政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养老服务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强培训,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确保养老服务人员的权益,逐步建立起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确保他们的职业发展。 官方回应:王振耀介绍,目前我国专业护理员队伍极其稀缺,很多养老机构的护理员文化程度不高,也不具备专业知识。据统计,现在全国约有两万多名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但实际需求可能在1000万左右。现在民政部正在联合专家组进行养老护理员培训方面的规划。由于涉及教育等多部门,而且现在对这一问题还不熟悉,因此在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基地建设、考试标准等方面很难达成一致。 “现在大家一提到建培训基地就想到建房子,就不能先租房?不能先编课本、学习国外经验?”王振耀说,规划稿已经几次更改,仍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在课程编制上,一提到课程就讲到护理的重要性上了,怎么护理、怎么管理却没怎么提,“可以说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难题,我们现在连做这个规划的专业人才都很缺乏”。王振耀表示,不管如何,民政部希望今年在养老护理人员方面能有一个大的启动,比如先建立培训基地、启动相关培训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