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之下可设置两个丞相,分别是:左丞相、右丞相。
左丞相,官名,为宰相之职。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各一人,战国时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各一人,秦代因之,后世时置时废。
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各一人。战国时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各一人。秦统一(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后,仍以丞相为百官之长,有两人时,分为左右,以左为上。西汉惠帝、高后时亦有左右丞相,文帝后只置丞相一人。
汉武帝时期又有不同,武帝曾以皇侄涿郡太守刘屈氂为左丞相,而分丞相长史为两府,空右丞相不任命,“以待天下远方之选。”
汉成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不设丞相,亦无左丞相。献帝时以曹操为丞相。三国时,蜀汉、东吴也设丞相,诸葛亮、陆逊曾任之,但都不分左右。魏晋南朝虽设丞相,但获任者多为秉政篡权的权臣。北齐、北周也有左右丞相。
唐代,武后曾改尚书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玄宗开元时又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但不理政事,并不是宰相。天宝时仍恢复仆射原名。而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后亦复旧。
宋孝宗乾道八年,诏尚书左、右仆射可依汉制改为左、右丞相。详定敕令所言:“近承诏旨,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令删去侍中、中书、尚书令,以左、右丞相充。缘旧左、右仆射非三省长官,故为从一品。今左、右丞相系充侍中、中书、尚书令之位,即合为正一品。”此后左、右丞相成为三省长官,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金代尚书省亦设左、右丞相各一员,位在尚书令下,从一品,为宰相之任。
元及明洪武十三年(1380)前,都有左右丞相,为执政的真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