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如何选择酱油

如何选择酱油

更新时间:2023-10-25 11:51:10

如何选择酱油

步骤/方式1

看配料表中,主要原料非转基因黄豆比“脱脂大豆”要好

老祖宗一开始酿造酱油就使用黄豆作为原料,这也是最传统的酿造原料,现在有很多配料表中会有“脱脂大豆”这一原料,何为“脱脂大豆”?其实就是被压榨豆油后剩下的豆渣,在饲料界被叫做“豆粕”,来个好听的名字就叫“脱脂大豆”。两者熟好熟劣,一眼就能看清楚了,一些只有完整大豆酿造出酱油的味道,随着使用“脱脂大豆”而消失不在,想吃优质的酱油,首先就要遵循古法,挑选使用黄豆作为原料的酱油。

步骤/方式2

看标签上“氨基酸态氮”含量不低于0.4克每100毫升,越高越好。

衡量一瓶酱油品质高低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有多少,含量越高代表酱油鲜味越浓郁,品质也就越好,随意在购买的时候要看看“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按照不同含量将酱油分为3级。

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为≥0.8克/100毫升

一级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7克/100毫升

二级酱油: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为≥0.55克/100毫升

三级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4克/100毫升

正常情况下,不要低于0.4的都是合格酱油,含量越高品质和鲜味就越好,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酱油的“氨基酸态氮”的含量高达1.2以上的,这时就要注意这些酱油中是否都添加了“谷氨酸钠”,“呈味核”等,这些都是提鲜的添加剂,并不是酱油原有的“鲜味”,这些成分对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都是有影响的,大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购买即可。

步骤/方式3

看酱油酿造工艺,“高盐稀态”要比“低盐固态”的好

“高盐稀态”酿造工艺有什么特点,主要用料为大豆,小麦,发酵周期一般为3到6个月,而“低盐固态”的主要原料多为“脱脂大豆”,“麸皮”等原料,发酵周期为15到45天左右,从用料和发酵周期上看,发酵时间越长,其鲜味应该越浓郁,品质也会越高,所以在挑选的时候,应尽量购买“高盐稀态”酿造工艺的酱油。

步骤/方式4

看酱油配料表中成分,添加剂越少就越优秀

前面说过决定酱油品质优劣的最重要指标就是“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但是这个“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比如在酿造时间不长,鲜味不足的酱油中添加“谷氨酸钠”,“呈味核”等,这些都是提鲜添加剂,和“味精”差不多,有些添加剂对特殊人群还是不利的,比如“呈味核”这类的添加剂,对一些痛风,哮喘病人是大忌,儿童也是不吃为好。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