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中,政府会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这些人就被统称为贡生。意思就是以人才贡献给朝廷,为皇帝所用。
在明朝,贡生的类别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则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另外,清代贡生,又称作“明经”。
副榜,也就是副榜贡生,是贡生的一种,也叫副贡。为了帮你了解一下各种贡生的含义,我做了如下分类讲解:
一、恩贡。所谓恩贡,就是遇到皇室庆典或国家庆典时,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除岁贡外,加选一次作为恩贡。清朝时期,政府特许“先贤”后裔入监者,亦称恩贡,比如,朝廷每年都会给孔氏后裔一定的贡生名额,以示尊孔崇儒。
二、岁贡。所谓”岁贡,就是每一年或两到三年,由地方州县衙门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读书,这些人就被称为岁贡,由于大都挨次升贡,故有“挨贡”的俗语。
三、优贡。所谓优贡,每三年各省学政三年任期满时,就本省生员择优报送国子监的,称为优贡。每省只能选拔几人而已。
四、拔贡。所谓拔贡,就是每十二年各省学政考选本省生员择优报送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称为拔贡。
五、副贡。所谓副贡,就是副榜贡生,也就是你所问的副榜,也就是在乡试中,秀才考举人没有考中,但成绩还算可以的,就选取其入副榜直接送往国子监的贡生。这一制度始于元朝至正八年(1348年)。明朝的副贡并非常用制度,有时候会设立,有时候不会设立,永乐年间的会试曾设副榜,嘉靖年间也曾设乡试副榜,准作贡生。在清朝,副榜贡生则成为定制,为各省学政在乡试录取名单外增列的优秀落榜名单,入国子监读书肄业,称为副榜贡生。副榜贡生虽然是落榜生,但其中也不乏优秀人才,比较有名气的副榜贡生就是清朝康熙年间号称“天下第一清官”的于成龙,官至两江总督,朝廷一品大员,封疆大吏,在其去世后,康熙皇帝追赠其太子太保,并赐谥“清端”,可谓荣耀至极。
总的来说,贡生不算官员,只能算是封建科举制度时代的国家最高学府的“大学生”,当然,这些大学生都有做官的资格,虽然比不了进士,却也算是国家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