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华宝将咏春拳技传授给戏班好友梁二娣后,梁二娣又将拳技传给鹤山县古劳乡人士梁赞。在黄华宝五十寿辰之际,梁二娣携徒梁赞前往祝寿,梁赞因此结识黄华宝。黄华宝对梁赞赏识之余,更将梁赞作为关门弟子纳于门下。
1、梁赞(赞先生):
梁赞自随华宝习咏春以后,他即感到咏春拳在法度用力、身型和手法上,无一不是上乘之法。梁赞约于1870~1890年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其毕生所学重新整理。
然而,梁赞并不公开授徒,始终以行医为业,因店务缠身,他只收了几个关门弟子,未能广授徒众,所以并未令咏春拳盛极一时。
能得其真传者,除其二子梁春及梁璧外,仅陈华顺一人而已。梁赞六十多岁后,两个儿子梁璧、梁春皆有工作或已经离开佛山,不能接替父亲的生意,唯有将赞生堂转让给他人并改名杏济堂。梁赞退休后返回古劳镇。
2、陈华顺(华公):
陈华顺因找钱事业,常经过赞生堂,由于他知道佛山梁赞的比武事迹,时常从门缝里偷看自学。终于在39岁时追随已经62岁的梁赞学习咏春拳。梁赞去世后,陈华顺(于1901后)于莲花地大街缸瓦店内教授咏春拳术。
然而咏春授拳之法与一般少林拳术不同,因它需要通过长期过手之练习,而过手之最佳练法,需由个别教授,故未容多教,因此陈华顺收费颇昂,遂未为一般人士所能负担,而能学者,多为贵家公子,当时有“少爷拳”之称号,故未能广泛流传。
陈华顺于1901~1907年间授拳,传人共有16人。而能得陈华顺之技者,有吴仲素、何汉侣、雷汝济、其子陈汝棉及封门弟子叶问。
3、陈汝棉:
陈汝棉8岁时始随父亲陈华顺习咏春拳,由于自幼耳濡目染,加上数载勤学苦练,陈汝棉很快便有相当根底。技成后,在佛山西便巷“陈氏宗祠”开设医、武馆授徒兼医治跌打伤科。
因拳法出自其父,故求技者众多,除传子陈家新、陈家廉外,咏春名师区康、招就等皆出其门下。1932年后陈汝棉到广西梧州设馆,挂匾日“佛镇陈馆”,后又在贵县广收门徒,其拳法拳技为人称道,时人称“两广陈汝棉”。
4、吴仲素:
吴仲素因为工作方面需要找换钱币,故与陈华顺成为好友,并经常在经济上资助陈。随后(1901年后)吴父将缸瓦店交付于陈华顺,并将仲素与仲素兄小鲁一同托于陈华顺。为答谢吴父,陈华顺在照料二人的同时将本门功夫悉心尽传,
此二人便成为陈华顺两名首弟子,故人称吴仲素为二师兄。此后陈华顺在铺内正式开始授徒。吴仲素经数年苦练,技艺大成,成为陈华顺衣钵真传之人,并代师授拳于小师弟叶问。
民国初年,吴仲素在古路头街开设武馆,投其门下多是富家子弟,如合记盲公饼东何兆初,跌打名医李寿彭,“大益”五金店东张升若,李众胜堂少东李赐豪,英聚茶楼司库梁福初。当时佛山名重一时的“咏春三雄”阮奇山、姚才、叶问也常到其武馆受其点拨以及切磋拳技。
5、阮奇山:
阮奇山自小酷爱武术,其父不惜以重金,先后礼聘咏春武术名家郭宝全、冯少青为其兄长阮济云及阮奇山教授拳技。尤以被后人称为“佛山阮老楂”的阮奇山成就为大,
他在研习拳术中懂得科学地融会贯通,将咏春门的拳、桩、刀、棍等功技挟于一身,与叶问、姚才被门人誉称为“咏春三雄”。生年仅传技于挚友张保爱徒岑能及记名弟子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