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戏剧中戴面具的那种是什么角色

戏剧中戴面具的那种是什么角色

更新时间:2023-09-17 11:07:02

戏剧中戴面具的那种是什么角色

京剧中扮演神鬼角色,有的要戴面具。术语叫做“脸子“。是一种夸张面部形貌的化装手段。我国古代歌舞,面具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

元杂剧和明清两代的戏曲,神鬼角色戴面具的很多,后来大都改为勾脸。

从前演剧,每逢年节或喜庆堂会,多跳加官,跳魁星,跳财神。加官、魁星、财神都要戴面具。

按照从前戏班的规矩,加官由生、末两行扮演;魁星和财神由净、丑两行扮演。

扮演神话戏,像《闹天宫》的雷神,戴雷公脸;《收大鹏》的十八罗汉,戴各种不同面貌的罗汉脸;《花果山》《百草山》的土地,戴土地脸;《红梅阁》的李慧娘魂(救裴生出险一场)戴女鬼脸;《盗仙草》的南极仙翁戴寿星脸。扩展资料:戏剧中面具的作用:除表示性格外,还可暗示角色的各种情况,如项羽的双眼画成"哭相",暗示他的悲剧性结局,包公皱眉暗示他苦思操心,孙悟空猴形脸暗示他本是猴子。

另一作用是"距离化",拉开戏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脸上的图画使观众分辨不清演员的本来面目,并且与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相貌很不一样,像带着假面具。

这使得观众不容易"入戏",避免产生幻觉,而是专心于审美和欣赏。

另外,"大花脸"与"俊扮"同时上场,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生、旦的俊美之相和净丑的怪诞之容。

同时,脸谱的浓重、鲜明的油彩和多样的图案,再配上净行"吼叫式"的粗犷声腔,形成强烈艺术刺激,对观众起到兴奋、宣泄和震动作用。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