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提丢斯定理正确吗

提丢斯定理正确吗

更新时间:2023-08-10 02:24:33

提丢斯定理正确吗

提丢斯-波得"定则

这是天文学上著名的定则~

早在1772年,德国天文学家波得在他编写的《星空研究指南》一书中,总结并发表了6年前由一位德国物理学教授提丢斯提出的一条关于行星距离的定则。

定则的内容是这样的:取得 0,3,6,12,24,48,96.....这么一个数列,每个数加上4,然后再用10来除,就得出了太阳系各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近似值。

行星 数列 推算出的距离 实际的距离

水星 0 0.4 0.387

金星 3 0.7 0.723

地球 6 1.0 1.000

火星 12 1.6 1.524

小行星带 24 2.8 1.7到4.0(中点=2.85)

木星 48 5.2 5.203

土星 96 10 9.554

天王星 192 19.6 19.2

海王星 384 38.8 30.2

冥王星 768 77.2 39.553

从水星到火星,定则都很顺利~但是,下一个距离却遇上点麻烦~

当时, “2.8”处没有行星,也没有其他任何别的天体。波得相信,造物主不会有意在这个地方留下一片空白;提丢斯也认为,也许是火星的一颗还没有发现的卫星在这个位置上。接着,木星,土星,与定则也很符合。于是,大家开始相信,“2.8”应该有颗大行星来补上。波得为此向其他天文学家呼吁,希望共同组织起来找到这颗“丢失”的行星。

好几年过去了,毫无结果。正当大家有点灰心的时候,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于无意中发现了太阳系的第7大行星--天王星。使人惊讶的是,天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9.2天文单位,与定则的19.6符合得好极了。

这一下子,定则的地位陡然高涨,几乎所有人都相信“2.8”的位置上一定存在一颗大行星,只是寻找的方法不得当,所以才一直没发现。

可是,很快10多年又过去了,还是渺无音信。直到1801年元旦,一个惊人的消息从意大利西西里岛传出,那里的一个天文台台长皮亚齐在一次常规观测中,发现了一个新天体。经过计算,它的距离为2.77天文单位,并被命名为“谷神星” 。

接着,“谷神星”的直径被测定出来,是700多千米(后经重新测定为1020千米),大家糊涂了,怎么不是大个子行星,而是小个子行星呢?令人震惊的还在后面。

1802年3月,德国医生奥伯斯又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发现了一个行星--智神星。除了略小之外,智神星在好些方面与谷神星相差不多,距离也基本一致,接着人们又发现了第三颗“婚神星”和第四颗“灶神星”。到最后,前前后后发现并记录在案的小行星总数竟已经达到4 000多颗(据估计总数最后会达到150万颗),它们都集中在火木轨道之间,即所谓的小行星带。该带的中心位置正好与定则相符.

后来1846年和1930年,海王星和冥王星先后被发现,而这两次发现对于定则来说,都是挫折!于是人们又开始怀疑定则到底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引起众多科学家旷日持久的争论,也连同“2.8”处“丢失”行星,一起成为了一两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世纪之谜~~~~~~~~~~~~~~~~~~

相关科幻设想

近年来有人根据提波定则做出如下设想:2.8的小行星带是原来行星因故粉碎的结果,而海王星则在现在冥王星的轨道,冥王星不过是海王星的一颗卫星——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冥王星的尺寸这么小。在这一设想下,推论曾经有一颗较大天体冲入太阳系,扰乱了海王星轨道,砸歪了天王星自转轴,冲乱了木星卫星,撞碎了 2.8的行星,最后的碎片还可能顺带蒸发了火星上的水、造成了地球上某次物种大灭绝。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