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海军这个军种在美国倍受冷落,其战力仅居世界第12位,但到了20世纪初期,美国海军实力居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美国海军的发展主要归功于马汉与他的《海权论》,马汉被美国尊为“海军之父”。
在海战史上,马汉是第一个把制海权提高到海军战略高度并进行系统论述的人。他在广泛研究历史特别是海战史的过程中发现,所有帝国的兴衰,几乎都与“海权”有关,可人们从来没有把控制海洋作为一个历史要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考察。他感叹道:“海洋的控制,实为重要历史因素。”
马汉认为,制海权不仅能够决定海上和陆上战争的胜负,而且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为了说明制海权的“至高无上”重要性,马汉深入、详细、细致地剖析了17世纪到19世纪期间英、荷、法、美等海军强国争霸海洋的历次海战,通过历史的考察,马汉把制海权理论视为海战的基本法则,并认为这是取得整个战争胜利的一个决定性条件。马汉分析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认为由于英国强大的海军掌握了海峡的制海权,对法国海岸实行了严密的封锁,从而使拿破仑不仅不能进攻英国本土,而且切断了法国的海外资源,致使法国财源枯竭而终致失败。而英国则依靠海上实力,始终保持了制海权,保持了国家的物质力量和士气,从而取得了战争胜利。
马汉指出,所谓制海权,就是在海上集中优势兵力,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位置摧毁敌人舰队主力,持久地、牢固地控制一条交通线或全部交通线、一个战区或一个战区的某一部队水域,以达到限制敌方行动,保障己方行动的自由的目的。强大的舰队是理论的决定性因素,是海上实力的主体。在发生国际争端时,强大的海军舰队“是一种较为经常起作用的威慑因素”,它能使敌方舰队绝迹海上,而且能使中立国的船只也无法为敌方所用,从而打破敌人的海上封锁,保护自己的海上交通线。至于庞大的商船队,是海上实力的辅助力量,是供应和补给舰队的“浮动基地”,是海军的直接的后备力量。发达的基地网则是海军舰队和商船队的支撑点,是海上实力的可靠依托。
马汉的这一系列主张深得美国当权者的赞赏。其《海权论》出版后,第一个对其进行赞颂的是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说:“马汉上校清晰地写出了一部有关海军历史最好的、最重要的、尤其是最有趣的著作。如果它不成为一部海军圣典,那将是我的极大错误。”罗斯福很快将马汉的主张付诸实践,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一次大战期间德国公海舰队的败绩又从反面更进一步地证实了马汉的理论,马汉因此“获得了更高的地位,被当作美国海军主义首屈一指的教士,他的战略教导就是它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