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为什么拯救1644年的明朝很难

为什么拯救1644年的明朝很难

更新时间:2023-09-17 22:27:36

为什么拯救1644年的明朝很难

经济凋敝

自万历四十六年明朝与后金开战以来,朝廷便向全国征收了“辽饷”200万两,用以补充与训练辽东边军。第二年又加征了400万两,第三年加征了500万两。

到了崇祯三年,朝廷更是一口气加征了660万白银,砸在了战事连年的辽东战场上。即使如此巨额的财政投入,对战况激烈的前线而言仍嫌不足,边境线上仍有大量的堡垒需要修缮,大批步卒需要配置铁甲钢刀、火枪火炮、粮草马匹,遑论其中还有各级军官上下其手、层层盘剥。

战争有如一个无底洞,持续地从明王朝庞大的身躯上吸血。而自万历四十七年以来,北方各省便陷入连年的自然灾害侵扰之中。仅仅只看崇祯一朝,自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旱灾、洪涝、地震及蝗灾接连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台,连续重创北方各省的经济。崇祯元年,陕西、河北、河南各出现大旱,河北到了崇祯六年更是霜旱蝗三灾齐发,一套夺命三连,致使全省出现大规模饥荒。

而作为中原贵地:河南,它的疫情更为严重,自崇祯元年起,直至崇祯十七年,肆虐中原大地的蝗旱天灾几乎没有中断过,致使“野无青草,十室九空;有鹑衣菜色而行乞者,有泥门担簦而逃者,有骨肉相残食者”。

在更广阔的的范围上,山西、山东、湖广、宁夏诸省皆出现不同程度旱灾,进而引发了经济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米价飞涨,朝廷财政收入减少,不得不加派税赋。在前期已经征收上千万辽饷的基础上继续累加,致使税赋沉重,进而导致大批无法承担繁重税赋的平民大规模地逃亡。在形成严重的流民现象的同时,也使得明朝的税源进一步缩减,形成恶性循环。某种程度上这无异于自毁根基。

现在我们知道,明末北方遭遇的连年灾情实际上是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导致,崇祯年间正巧处于第四次寒冷期影响气候的时间段,致使降雨量大幅减少,平均干旱指数居500年首位。在天灾与战乱的双重影响下,崇祯年间明朝的经济状况委实不容乐观。

今时今日,有人谈及明末农民起义的根源,会认为是崇祯下令裁撤驿站,使得一位名为李自成的小驿卒丢了工作,为生计所迫,不得已投入到推翻明朝的起义浪潮中去。看起来,崇祯皇帝想要翻盘,只要不裁撤驿站就好了。可实际上,细看崇祯年间百姓生存状况,纵使没有李自成的横空出世,也会有张自成,刘自成涌现。崇祯朝沸腾的民怨好似一桶火药,只待被人点燃的一刻。

而对于这一点,纵使崇祯皇帝能提前预料,但他既无弥补财政亏空的能力,也无消止天灾的本领,大概也无力改变这一结果了。

废弛的兵备

经济上的溃烂,加之天灾肆虐,致使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此刻我们的崇祯皇帝能依仗的,便是手中的“百万强军”了。而崇祯年间的兵备状况又如何呢?我们不妨从明朝最基础的军事体制,卫所制度说起。

卫所制实为明朝首创,上至京师,下至各州府县,在军事要地设置“卫”,次要地设置“所”。每卫下设五个千户所,每所定员1120人,相当于每卫的总兵员为5600人。

兵员补充来源于专门的军户,军户世代从军,兼顾屯田,以耕养战,在设立之初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朝廷的军费开支。永乐年间,全国共设卫所493个,总兵力达到275万人。

而到了明中叶以后,根据各地卫所上报的定额:

全国兵员在账面上的数字本该为314万人,然而经过实际校核却仅有845000人的实额,兵员缺额比例超过70%。

军户萎缩、兵员不足还不是卫所制面临的最大问题,随着明朝后期土地兼并问题日趋严重,大批军户无田可种,进而纷纷逃亡,加入四处流窜的流民团体。

仅有的军户则成为卫所军官的家丁,替军官耕种土地,所得收益却与明朝财政收入无关。

如此腐化导致的结果便是明朝不得不加征更多军费募集新军,到了崇祯朝,关内农民起义席卷中原,关外后金八旗虎视眈眈,双线开战的情况下,朝廷的军费用度更显得左支右绌,难以为继。

除开兵员的缺失,明军的后勤体系也很成问题:

明朝吸取唐朝藩镇跋扈篡权的教训,在军制建设上极为重视分权制衡。各省统军权由五军都督府分别掌控,又同兵部相互制约;负责日常训练的将领不负责统兵,统兵者另派他人,并以文臣巡抚、总督、科道员监察;大军出征时,由于各军归属卫所不同,所属都督府不同,大军粮草补给皆由兵源所在卫所提供,致使后勤供应效率良莠不齐,难以统一。

难以想象,这样一支兵无实额,将不识兵,后勤紊乱的大军,崇祯皇帝要如何依靠他们对外荡平后金,对内镇压起义。倘若年轻的皇帝想要翻盘,他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以对抗后金骑兵最需要的战马为例,北方马场连年管理混乱,加之地方世家大族的侵占,原本可供应二十万匹军马的北方边镇,到了崇祯年间,竟然连两万匹军马都凑不足。

骑兵的大量缺额造成的后果极为深远:

一方面致使辽东前线无力抗衡后金的骑兵军团。

另一方面,面对关内四处流动作战的闯军,明朝也缺少有力的机动兵力对农民军进行封堵与追剿。

糜烂的战事,更使得本就不富裕的崇祯朝廷雪上加霜。崇祯皇帝的翻盘之路,又艰难了几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