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牛天赐传的深层意义

牛天赐传的深层意义

更新时间:2023-06-23 23:57:15

牛天赐传的深层意义

《牛天赐传》不是老舍最著名的作品,但它却依旧带有老舍浓浓的京味特色,《牛天赐传》写的是的北京城中的烟火气,是隐藏在幽默叙事中的荒凉感。老舍曾谈到:“《牛天赐传》,就是和我自己的其他作品比较起来,也没有什么可吹的地方。一篇东西的好坏,有许多使它好或使它坏的原因。在这许多原因里,作家当时的生活情形是很要紧的。”《牛天赐传》是老舍在学校里任教时创作的,先写了一半,又等到暑假时匆匆赶完。老舍的回忆说:“那年简直热得出奇;那就是我“避暑床下”的那一回。早晨一睁眼,屋里——是屋里—— 就九十多度!小孩拒绝吃奶,专门哭号;大人不肯吃饭,立志喝水!可是我得赶文章,昏昏忽忽,半睡半醒,左手挥扇与打苍蝇,右手握笔疾写,汗顺着指背流到纸上。”就在这样一个艰苦的创作环境中,老舍自己调侃自己说“要说在这个样的暑天里,能写出怪象回事儿的文章,我就有点不信。……热,乱,谎,是我写《牛天赐传》时生活情形的最合适的三个形容字。”但是对一个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评论,读者是不可以不信,也不可以全信的,尤其还是在老舍这样一个对自己要求极严的人来说更加如此。

《牛天赐传》讲述了一个弃婴的二十年。他经历了家中的繁荣与落寞,也经历了生与死的离别。在我看来,牛天赐二十年的人生也是我们人生中的真实写照,每一个在中国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都会觉得这是自己的故事。牛老者夫妻二人年过半百,却没有自己的孩子。牛天赐就像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礼物一样。牛老者和牛老太就像一块豆腐和一块铁,牛天赐就生活在一块豆腐和一块铁之间,这也就是我们大部分中国家庭的现状,爸爸妈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把孩子的教育作为自己理想的继续,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安排的服服帖帖。我们始终都明白,父母虽然严厉事事不得违拗,但是他们是爱我们的,只是这种爱让我们喘不上气。就像牛天赐小的时候,牛老太太害怕他成了罗圈腿,于是将他的手脚困了个结实,结果牛天赐因此腿落下了毛病,这也应证了书中的那句话:没有思想的善意是专会出拐子腿的。老舍总是用最幽默的语言来揭示最现实的真实。可当牛老太太去世后,牛天赐居然发觉出严厉的牛老太太的可爱之处。

在书中,我们也同样能看出老舍对当时教育问题的提出和批判。在牛天赐的教育课题中,“读书做官”是有老太太对牛天赐的培养目标,“功名仕禄”是凝结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观念。就如牛天赐小时候总与劳动人民家的“野孩子”一起玩耍,可当牛天赐上了初小之后,他便拥有了“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再也不珍惜与劳动人民家的“野孩子”的友谊,觉得他们脏,没意思。而当牛天赐拿到初小的毕业证后,他甚至开始看不起自己,从小尊敬的但却没有读过书的父亲。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功利的观念。

而另一方面,牛天赐在文学方面的天赋,也并没有得到重视。牛天赐所接受的私塾教育中的家庭教师,是牛天赐在文学方面的启蒙老师,他发现并培养了牛天赐的想象力,把他领入了文学的世界中。这时的牛天赐渴望成为蔑视物质,超脱世俗的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被肯定的身份,牛天赐在文学中找回了有尊严的自己。可诗意的世界太过虚幻,面对真实的现实就更加残酷。牛老太太对牛天赐的教育更加的功利,牛天赐难以舍弃艺术化生活,可不得不面对金钱利益统治的世界。所以在父亲和母亲去世后,牛天赐无力与丑恶的现实作斗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家中的财产被牛家的亲戚抢劫一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都要从父母或者我们自己构建的一个虚无缥缈的诗意的世界中醒来,睁眼看看真正的现实,走进这个无情的世界,这是每一个人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

然而我们许多人也许都像牛天赐一样,当我们真正看清这个无情的世界,和我们却拒绝醒来,拒绝走进这个冷漠现实的世界中,我们宁愿活在那个父母,帮助我们构建的那个充满善意,平等却不真实的世界中。所以我们和牛天赐一样,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成为自己的主角,也不愿在别人的世界里当一个可悲的炮灰。我们的教育只教会我们如何去学习知识,去获得毕业时薄薄的一张证书,却没有告诉过我们,原来人生和世界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形态。所以在牛天赐不得不变卖家产以生存下去时,他一面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处境,可另一面,他却依旧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拒绝长大。,就像老舍对这本书的自评一样:"至于对小孩子,我就一律的看待,小孩子都可爱。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受压迫的人,其中的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替他呼冤, 代他想方法。可是小孩子就更可怜,不但是无衣无食的,就是那打扮得马褂帽头象小老头的也可怜。牛天赐是属于后者的,因为我要写得幽默,就不能拿个顶穷苦的 孩子作书胆——那样便成了悲剧。”

《牛天赐传》被看作是老舍创作风格日趋成熟的标志,老舍用自己独特的“含泪的幽默”塑造了一个中国家庭。无论是事故圆滑,却又饱含善意的牛老者,还是自私强硬却又心软的牛老太太,都是市民阶层善意又市侩的小人物。老舍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在中国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二十年,也同样让我们在含泪的幽默中感同身受了这个孩子二十年中收到的恶意与善意。让我们也一同融入到了北京城中的烟火气里。同样的 老舍也同样反思了这部作品的不足:“自然,我也明知道照我那么写一定会有危险的——幽默一放手便会成为瞎胡闹与开玩笑。于此,我至今还觉得怪对不起牛天赐的!"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