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重要创始人之一。1956年与方之扬合作翻译了《肝脏外科入门》,将当时国际先进的肝脏外科知识最早引入国内。1958年提出中国人肝脏“五叶四段”的临床解剖学观点,为中国肝脏外科奠定了应用解剖学基础;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技术;率先施行一系列肝脏外科的重大手术;发现了一系列肝癌标志物;开辟了生物治疗、微创治疗等多种途径治疗肝脏肿瘤;发现了与肝癌恶性生物学特性相关的重要分子机制;率先开展肝癌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研究;在肝癌生物治疗研究领域有重大突破并培养了大批肝胆外科人才。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肝脏外科学》、《外科手术图谱》等著作18部,发表论文354篇;曾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5项;建成集医疗诊治、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国内一流水平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1996年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
吴孟超 - 生平经历
吴孟超,1922年8月出生于福建闽清县,1927年侨居马来西亚,1940年回国求学,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同年8月起,一直在第二军医大学从事军队医学科学技术工作。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二军医大学助教、主治军医、讲师、副教授、教授、副校长、院长等职务,不论是在基层工作,还是担任高级领导职务,都始终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1958年春天,吴孟超与张晓华、胡宏楷一起成立“三人科研攻关小组”,在制作了200多个肝脏标本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研究,独创性地提出了对国人肝脏解剖的新见解,提出了以“五叶四段”为特色的肝脏外科解剖理论,为肝脏外科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解剖学基础。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切除手术方法,在国内率先成功施行右三叶切除(1960 年)、中肝叶切除(1962年)、左三叶切除(1965年)等肝脏外科手术,并开展了对术后代谢规律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他率先施行对肝癌转移复发再切除(1961、1964)、减少创伤的局部根治性切除(1966)和综合治疗(1960~1967)。
20世纪70年代,他施行了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包括成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血管瘤(18kg),对于大肝癌则采用“大变小、小再切”的二期切除方法,并进行了临床肝移植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他组织指导他的学生发现了一批用于肝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并最早研究揭示了小肝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结合现代影像学技术提出了中国肝癌早期诊断理论。与此同时率先开展了肝癌非手术微创治疗,即放射介入治疗及B超介入治疗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临床方面,在肝巨大肿瘤切除、肝移植等极限性手术和微创治疗两方面不断探索,使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临床治疗技术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与肝癌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肝癌细胞信号传导、肝癌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获多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他于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黄家驷外科学》编者,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家组副组长、总后勤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军肿瘤专业组组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