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种是按照传统的XS、S、L、L、XL、XXL来区分
上述尺码依次代表加小号、小号、中号、大号、加大号、加加大号。一般来讲,设计师会根据服装穿着的目标人群分析,找出其中最常见的体型来确定M(中号)的尺码大小,即所谓的均码,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缩放成其他的码数。
2、第二种是用身高加胸围的形式来区分
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斜线前面的数字代表“号”。是指服装的长短或人的身高,斜线后面的数字代表“型”,是指人的胸围或者腰围,英文字母是体型代号,指人的体形特征,A型表示一般体形,B型表示微胖体形,C型表示胖体形。
3、第三种是使用欧式型号
女式上装用数字34~44之间的双数来表示,男式上装用数字44~56的双数来表示,数字越小尺码越小,数字越大尺码越大。下装是由腰围尺寸来标注,计量单位的英寸,女裤从25-32号,男裤从28-40号。
4、第四种是采用北美型号
这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少见,用0~11的数字来表示。“1”号代表适合身高150cm的人穿用,“2”号代表适合身高155cm的人穿用,以此类推,每个型号之间身高差距是5cm。此外,还用字母来表示胸围与腰围的差值范围。
如“Y”表示胸围与腰围相差16cm,“YA”表示两者相差14cm,“A”表示两者相差12cm,“AB”表示两者相差10cm,"B"表示两者相差8cm,“BE”表示两者相差4cm,“E”表示两者相差无几。例如,标有“B6”字样的衣服,表示可供身高175cm,胸围与腰围相差8cm的人穿用。